[宋] 吴芾
水浸野苗森碧玉,风翻早稻卧黄云。
有年如许诚希见,农父犹言未十分。
现代文译文:
田野里,雨水充沛,秧苗绿油油的;风中,金黄的稻穗低下了头,像一片黄色的云。这样的丰收年景实在难得一见,但老农却说还不十分丰收。
宋代诗人吴芾的《西安道中二首其一》赏析:
这是诗人赴任途中,路经乡村时所写下的诗句。西安在今浙江桐乡县北,那时是沿海地区有名的产粮区。在吴芾之前,就有陆游、范成大等留下描述田野风光和农家富饶生活的名诗。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既点明了地点,又描绘出乡村的特征。稻田里的水满得几乎要漫出来,秧苗绿得像一片碧玉;初夏的早稻已经吐絮成熟,低头的稻穗像一片黄色的云彩。这两句抓住乡村中最常见的景物,从大处落笔,写得场面阔大,颜色青黄交错,极其鲜明生动。这是在静态中描绘物象。诗的后两句转到写人事上,以“有年”二字开头,为下句的“农夫未十分”张本。“有年”在这里兼有“丰年”和“歉年”两个意义:这是就大的方面而言,是对这一带农业有所了解的人们共同的感受。正因为大体可以算是丰收年景,所以农民们虽然也感到满意,但并没有十分满足。他们深知,像这样好的年景,在田地里还得辛勤努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
诗人在途中能够看到这样的田家景象,自然会发出由衷的赞美,而农民们的朴实、厚道、含蓄、谦虚和互相勉励,更使他深有感触。这也就自然地透露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关怀和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感情。同时更重要的,也是从诗中所看不到的一点:那就是诗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那一种欣欣向荣的春朝气象。这种气息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田家物象本身,它已化成一片辽阔无垠的原始春潮在田野上奔腾汹涌。这样的心境把周围环境和自身都提升到了蔚成气象的境界中来。正由于诗人的胸襟比初夏的早稻还宽广得多,因此才能在这次途中所得到的感触也比别人来得深而确实!尽管这是次不经意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即兴吟咏,却能以他特有的艺术概括力把一种时代气息很自然地表现出来,具有一种动人的魅力。
诗的前两句写景纯用白描,后两句则以朴实见长。它没有雕章琢句和过分追求炼字炼意的痕迹,但却自然具有一种朴实的风格和韵味。这和吴芾的思想性格是一致的。作者终生布衣薄宦,又颇爱素淡,不曾追逐富贵豪华的那种庸俗气,所以他本人的情趣总是和他的创作特点相似而相合的。这首小诗风度可掬,因而无论在境界的清新和思想的淳厚上都代表了宋代农村诗的一种佳秀的倾向。这正可以拿来和那些富贵乡帖中形容雍容的套语相对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