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何仙姑旧居》宋徐照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徐照

《题何仙姑旧居》原文

身居何处洞,潇岸看云行。

既已通仙籍,奚烦赠道名。

幌红花日影,香断寺钟声。

题句君应识,君诗亦自清。

现代文赏析、翻译

题何仙姑旧居

身居何处洞,潇岸看云行。

既已通仙籍,奚烦赠道名。

幌红花日影,香断寺钟声。

题句君应识,君诗亦自清。

现代文译文:

何仙姑居住在何处,看云朵潇岸飘过。

已经得道成仙,何必再麻烦别人询问仙名。

红色的花在阳光的映衬下更显娇艳,

幽静的寺庙传来断断续续的钟声。

您题写的诗句我也知道,

您的诗作也是格调清新。

赏析:

首联巧问:“身居何处洞”,“洞”一字用得妙绝。自古以来有龙泉山女洞庭观花,吞针得道;白水山跨虎求仙,覆盂酌酒等等神话传说。何仙姑由此也成为神仙中人。“洞”为隐匿,人所未知的居处,“何处”二字的确切含义是说没有确切的所在,但引导读者产生身世宛若迷离的遐想。“潇岸看云行”是以人拟景,给人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白云潇潇岸边徘徊,为仙姑多姿多彩的人生和挺拔峻爽的性格张本,她确实是得道成仙的人。无怪乎这里的仙境虽然比起其它传说逊色些,“何仙姑”和“吕纯阳”两者所指同类是确切无疑的,这一组人都是颖悟清新不可言传的人中之仙无疑在这里把前贤诗人所描绘的羽化成仙的故事里,达到了一个较完美的意境。这就是人、景、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神韵。此诗题中着“旧居”二字耐人寻味。何仙姑得道成仙以后,这里又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联想到白居易诗中“吕洞宾(滨)宅在州桥西,苔藓剥落俗称非”,旧居依然没有觅到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愈觉诗人别开境界的魅力之处了。尽管我们寻找不到当年“何仙姑”当年的故居所在,但在似梦似幻中可以想见一二得道的得道者抛却凡尘私念得宇宙人生真谛而物我两忘之境界而带来的种种疑问与追索罢了。我们来到此地应该做些什么呢?也只有咏诗作赋以表示对一位颖悟清新不可言传的人中之仙的缅怀与向往罢了。 颈联上句把仙境中宁静的花影横窗的景象与下句人间古寺沉闷、滞重、冷漠的钟声交替闪现,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寂寞情绪;似乎在说何仙姑成仙后已经远离尘嚣是非远涉重洋到异国他乡寻觅一种新的人生乐趣了。“幌红花日影”之所以显得生机盎然又清香袭人则是缘于仙人潇洒自若而又清静超脱的物我两忘的宇宙人生观之赐。这又是充满人生哲理意蕴和艺术感染力的瑰丽景象。“题句君应识”,点明是别人题壁上的诗句,“君诗亦自清”则是赞美对方清雅高洁的艺术情操了。这一联字里行间似乎隐约地回荡着作者白居易本人激荡胸臆间的心声余音萦绕不绝而又十分微妙、十分淡远。读过之后我们确实应该把白居易所写的这类诗歌称为艺术上比较成功的作品并应珍藏永远其功臣也并最终可以给自己人生哲理思辨寻求依据吧!也许古人并非特别关注其思想的纯理性色彩有时我们也无法追究什么真善美真我直白的信念的真谛是否经得起人类漫长历史的拷打或许我们都高雅不了到达这种至高至真的境界吧!

总之,这首诗从旧居景象、人物、题壁诗三方面来表达一种十分微妙而又淡远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意蕴。诗中似乎隐约地回荡着作者白居易激荡胸臆间的心声并给读者以珍爱人生真善美真我直率的启迪与感染吧!读过之后我们确实应该把白居易所写的这类诗歌称为艺术上比较成功的作品并应珍藏永远其功臣也!此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别具一格,清新自然而又韵味深长令人百读不厌!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