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戴复古
云巢示我良马图,一骑欲水一骑刍。竹批双耳目摇电,毛色纯一骨相殊。何人貌此真权奇,笔端疑有渥洼池。驽骀当用骅骝老,赢得画图人看好。盆中饮,槽中秣,无用霜蹄空立铁。何如渴饮长城濠上波,饥则饱吃天山禾。振首长鸣载猛士,龙荒踏碎犬羊窠。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就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题曾无疑飞龙饮秣圆
戴复古
云巢示我良马图,一骑欲水一骑刍。 竹批双耳目摇电,毛色纯一骨相殊。 何人貌此真权奇,笔端疑有渥洼池。 驽骀当用骅骝老,赢得画图人看好。
一只将秣、一只欲驰的良马呈现在眼前,而且所有的细部皆经深思熟虑一一配置停当,近在盆边槽外之马又形象抽显似是而非地停于图外,恰恰形成画面的外在艺术空间和读者想象的无限空间。诗评家称为“倒晕法”。同时画家通过毛色各殊的一群良马之间的骨相特异和神情互现表达出他们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显然此诗不仅有丰富精到的题画感,而且也有对绘画技巧的深入理解。全诗精警含蓄,足见戴复古之诗艺高妙。
在画马的背后有画家的良苦用心和深厚寄托,那么在画马的毛色骨相之后是否也寓有其他什么深意呢?首先这画马的毛色骨相,作为客观存在之物,本来并无什么深意可言,是作者解读马的本真存在;而在这一解读的过程中也不由自主地带入了他的“期待视野”与审美诉求:喜爱骏马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人如此,诗人也不例外。由此引发出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社会性、人生性、哲理性的人生感悟——有用之物应当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英雄应当与时代合拍,而不是强求与时节的和谐统一;踏碎奸贼狗羊之窠的勇士应当得到应有的奖赏和荣誉;骏马老矣仍应当发挥它的余热而不应被埋没蹉跎。如此这般解读之下,诗人似乎也由画外之音进入画中之人了。
这也许就是戴复古题画诗的艺术魅力所在吧。而他的审美理想和人生追求也尽在其中了。
现代文译文:
曾无疑赠了我一幅良马图,一匹将要驰骋,一匹正在吃草。 马耳如削,双眼如电,毛色纯粹,骨骼形态各异。 有谁画出这真正的神骏,笔端疑有渥洼池的水。 劣马应当使用骅骝老马,让画图的人看着喜欢。 放在盆中喂养,槽中进食,没有驰骋的机会,白白地用铁练束住。 怎么比得上在长城濠水旁渴饮波涛,饿了就吃天山的禾苗? 昂首长鸣可以载着勇猛的将士,在荒野上踏碎奸贼狗贼的窠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