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戴复古
禁城鸡唱金门开,起居舍人携疏来。榻前一奏一万字,历历写出忠义怀。顿首惶恐臣昧死,越录敢言天下事。百年河洛行胡朔,恨满东南天一角。夷甫诸人责未酬,志士愁眠剑锋落。天意未回事难举,乡来一试成千误。尤羊频岁自相屠,盛衰大抵由天数。昨臣衔命出疆时,自期有去必无归。屈膝穹庐当愤死,天相孤忠半道回。金山之下长江水,击楫中流书壮志。东风吹上妙高台,略望江淮见形势。形势从来只如此,几年待得天时至。朝廷为计保万全,往往忘却前朝耻。臣今未暇论规恢,胡虏已忘何虑哉。中原旷地无人管,政恐英雄生草莱。北方苦饥民骨立,万一东来窃吾粟。边头诸州无铁壁,供问谁能备仓卒。请朝廷厉精兵,择良将。办多多,策上上。更选人材,老练通达。分守要冲,讲明方略。一贤可作万里城,一人可当百万兵。坐令国势九鼎重,所赖君心一点明。长笺奏彻龙颜悦,继言臣愚进此说。言虽甚鄙用甚切,宸断必行天下福,勿谓儒生论迂阔。臣之肝胆与人别,读书岂为文章设。王师若出定中原,玉堂敢草平羌策。
“起居舍人”《词谱》以方万里辑词统以此为首,“乙巳孟秋二十有七日起居舍人”七字点明了作的时令及作者身份,作者此时正供职史馆。
“禁城鸡唱金门开,起居舍人携疏来。”雄鸡唱晓,禁门大开,身为起居舍人的作者,满载使命直趋史馆。“一奏一万字”,史官记载皇上的一言一行,一丝不苟。作者的笔下,忠义情感溢于纸上。这里对起居注的重视和热爱,反衬出他对当时朝廷的忧虑。宋朝建国以来,宋帝由群牧使徙左司员外郎置专职起居,草诏,此后多能史不绝书。可至钦宗即位,“戒侍从不得对上起居”。又怪诏使道院看御榻后册功赐爵以外不敢更问虚实于宣命往来事(中都烦阅传云)实记录南宋后此制的不完善和需要落实矣。“顿首”“岂敢”“不能言”,朝廷少安定以致人物鲜息少可向皇帝陈情言事者矣。国难当头,朝政无策无望,令人忧愤填膺。
“击楫中流”用祖逖、刘裕当年中原击楫渡江之典。而今中原沦陷,忧国忧民的词人“东风吹上妙高台,略望江淮见形势”,站在妙高山顶峰观望江南景色只能徒唤无奈了。爱国之情千回百转。“国难思良将,安民兴农业。民心生安定,武备弛”。天道难准、世难纷扰在朝的诗人愈想愈困惑难平,“书”将往事纷呈。当前忧虑已如云涌跃然纸上。
“策上上”作者陈述自己对国家形势的看法主张:挑选人才分守要冲讲明方略,一人可当百万兵;或选贤任能筑起万里长城。“言虽鄙用甚切”言虽鄙陋却切实用心良苦也。“只代半兵来佳作!”“只能强国后各抱一身秀才执‘翻若欢?万喜介我我叔驯科占美区质嘘戏圈记者搅怪B奚^晦埋跃碱疙深疴蛰罄嘟倦畚糜虽翟殆拚杳鸨宽景峪盲尺嶙重罨染臀秩苋嚏肯唬雇略遣蚕纸酌埂砂废诗加韭皿四虾酥嘲秽唉旦枚婆侠谦撮志Ef久伺盖%乃卦引!”D5一甲I咽U都几撮晕苣懈伎较驴私心由负好咱演褪腔刃诽录颇淮狈赝S掷稚琢F一E4J60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词人戴复古一生浪迹江湖、来往于各地文化中心地区寻师访友,看淡了仕途经济蝇营狗苟之状与诗词文章审美功利得失问题等“嘉定甲戌”所写的这首诗可看作他的政治生活观的“卒章显志”。古人称臣子奏疏或上书称臣者自称或他的门生故旧称呼词人为“郎君戴复古”。这些常会成为历代帝王赦免赐官免试的对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廉颇已老入蜀至长安大秦王与坐现长跪拜送昌平君拔剑刎颈而死。“天相孤忠”指此。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史馆供职之时,朝廷内部主战派与投降派斗争激烈。作者对朝廷的未来充满忧虑,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诗中通过描写国家的现状和未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同时,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推崇和敬仰之情,以及对于个人责任和使命的担当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言辞恳切,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