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宋戴复古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戴复古

《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原文

此地古无闻,谁封万石君。

山林才整整,来往早纷纷。

两派龙湫水,千峰雁荡云。

东西十八寺,纪载欠碑文。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

宋 戴复古

此地古无闻,谁封万石君。 山林才整整,来往早纷纷。 两派龙湫水,千峰雁荡云。 东西十八寺,纪载欠碑文。

这首诗写雁荡山的形势和历史。雁荡山在温州乐清县境,是著名的山水胜地。全诗八句,前六句用形象的描写语言,从不同方面勾勒了雁荡山形胜的景物。结尾两句以议论的语言总结了雁荡山各寺院缺少记述碑文的事实。在描绘景象之间,毫不滞涩,议论的言辞也因此而有了深厚的生活根基。

首句“此地古无闻”两句诗的意思是:这个地方在古代从来没有人知道雁荡山的存在,现在人们发现它以后,才感到它的不凡。这里巧妙地化用了《尚书·禹贡》中的“雁门之山,雁荡”的典故。“古无闻”与“谁封万石君”相互呼应,反映了古代人对雁荡山的陌生。颔联描写的是雁荡山的形胜和生机。“山林才整整”形象地描绘了雁荡山秀丽、挺拔的峰峦和广袤的森林;“来往早纷纷”则写出了人们接踵而至、络绎不绝的游览场面。颈联是形象描写中的精华,对仗工整,境界雄奇。“两派龙湫水”描写了雁荡山水的特色。“龙湫”是雁荡山的一大奇景,兼有“龙”的矫健和“湫”的险恶之气。“千峰雁荡云”则写出了雁荡山云雾的飘逸、变化多端的特点。这两句诗不仅准确地状写了山水之奇,而且写出了游人的兴致和山势的幽深。尾联总结了雁荡山寺院缺少记述的历史。“东西十八寺”是雁荡山寺院众多的概括,“欠碑文”则表现了寺院历史之悠久、变迁之大,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雁荡山的形胜和古迹,表现了作者对山水胜迹的热爱。诗中既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有对古人踪迹的探寻,充满了诗意。诗中有画意、诗意浓厚而又不失生动形象、清新自然之感。在现代汉语中翻译为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而又充满诗意的语言,是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两派龙湫水”一句翻译为:汹涌澎湃的两股巨流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像两条龙在争夺猎物一样地争斗着,然后喷涌而出;再如,“千峰雁荡云”翻译为:在变幻莫测的云雾缭绕下,雁荡山的峰峦像被洗礼过一样变得清晰而飘逸起来,这种变化仿佛可以触摸到一样……这样的现代译文不仅能很好地传达诗中描绘的形象和意境,同时也能让人更好地理解诗意并欣赏诗歌的美。这些生动的现代语言将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诗歌的文化魅力。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