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解后乐清主簿姜昌龄一见如平生欢同宿能仁》宋戴复古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戴复古

《解后乐清主簿姜昌龄一见如平生欢同宿能仁》原文

雁去荡犹在,龙居山亦灵。

高峰穿碧落,虚谷吸沧溟。

愁见僧头白,喜逢君眼青。

灯前闻妙语,字字摘天星。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戴复古的这首诗不仅流畅自然,饶有诗情画意,而且仿佛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这就是他山水诗的神韵。就题材和作者的经历、艺术造诣而言,用得上秦观在《李氏茅斋》小序中所写“寒谷逢春,精神自振”这句话。

首联写景,即描绘能仁寺所在地的山水景色。“雁去荡犹在,龙居山亦灵。”上句写寺之北的雁荡山,下句写寺之南的龙居山。雁荡山有“雁归洲上不复回”的传说,故名“雁去”。“荡犹在”,可见雁荡山依旧。龙居山亦灵,则突出了龙居寺的幽静、灵秀。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山的特点,而且把山写得有情有意,不呆板了。

颔联二句“高峰穿碧落,虚谷吸沧溟。”更是妙笔。“高峰穿碧落”写山之高,点出山颠之远,直插云霄,把无边的蓝天戳穿了;又以高峰喻山,不仅突出了山的雄伟之势,而且给人以峰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印象。“虚谷吸沧溟”,写山谷对沧溟的吸取。一个“吸”字,突出了山谷之虚空、大,它包容一切,如同大海般地吸收着天边广阔无垠的沧溟。这里地势高旷,眼界开阔,蔚蓝的天空、苍翠的群山、无边的蓝天、浩瀚的沧溟尽收眼底。

颈联述况与“愁”有关。龙居寺已有五百老僧,“头白”、是描写现实:逢君(指清主簿姜昌龄)一欢似平生愿,唯愿有才有的年轻有为的主簿满蓄情感与作古悲怀溢于字表,感人至深!常言道,“穷愁厦建中”,“烈士凄春怀”(魏收语),此情此景可知也。“喜”字在喜逢君之际也寓有过去许多悲愁之事一旦了结以后可以一畅襟抱的欣喜。“眼青”两字可能寓有他乡得友之自嘲或自慰之意(古称老为黄发,秃顶为“脱帽见天子”),但更重要的是期待两人要像李白那样,“醉眠芳树下”,共话诗酒人生。

尾联写当时对晤,“灯前闻妙语”“灯”与“星”均借用,灯光遥接星空。“妙语”,含指诗句中奥秘之机与寥妙之处“星”,夜空中闪耀者亦极多非仅仅星光吧再说万机编连日月史书之日寸光能够闻得此类下值无疑又得助珍贵一彩的。”能仁对晤偶然的一瞥间似乎真有天上的星星摘下来一般美妙。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便是把山水写得有情有意。如把山水比作人,则颔颈二联所写之山似比首联所写之山更年轻活泼一些。又如把山水比作人则尾联所写之山似比首联所写之山更聪明伶俐一些。戴复古的山水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色之美妙,而且着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这便是他的山水诗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的原因之一。

现代文译文:

大雁飞过的地方,雁荡山依旧矗立在那里。龙居山也显得特别灵秀。高峰穿过蓝天白云,虚谷好似在吸纳着大海的波涛。看着满头白发的僧人们我愁眉不展,但遇见了你这个知己我非常高兴。在灯前我们谈论着美妙的道理,每句话都像摘下的天上星辰一样深邃。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