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邓深
半村半郭事林丘,非阁非船榜钓舟。
秋月无边凉细细,江天不尽水悠悠。
谁开图画当前面,绝点尘埃到上头。
我辈不妨频假榻,主人应喜共盟鸥。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创作的赏析文章:
赋清旷亭
邓深
半村半郭事林丘,非阁非船榜钓舟。 秋月无边凉细细,江天不尽水悠悠。 谁开图画当前面,绝点尘埃到上头。 我辈不妨频假榻,主人应喜共盟鸥。
这是一首山水诗。诗的首联“半村半郭事林丘,非阁非船榜钓舟”,写诗人对清旷亭所处的环境的总体感受。这里既有田园村舍,又有苍茫林野,还有小桥流水,人家渔舟。这样的环境,是远离尘嚣的。“事林丘”则表明诗人弃世事,得山水之乐的心志。由此可知其名为“清旷”亭亦或是清净旷远之意。第二联“秋月无边凉细细,江天不尽水悠悠”,就亭前景色作具体描写。无边的秋月、细细的凉风、悠远的江天、不尽的江水以及泊岸的渔舟、水中的鸥鸟,构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秋江图。一“凉”字,一“不尽”字,渲染出清旷幽寂的氛围。
第三联“谁开图画当前面,绝点尘埃到上头”,集中笔墨写亭子的“清旷”。一、二两联所描写的景致虽然清幽至极,但毕竟有尘嚣之染,不如此联所描写的清旷亭的“清旷”为极致。“当前面”三字有双关含义,既指亭前宽阔的江面,又指人的心胸坦荡。“尘埃到上头”是指亭子及其周围没有世俗的尘埃,更进一步表现了清旷之意。“谁开”二字透露出诗人对于以前能辟建此亭的人的羡慕之情,也暗含诗人欲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心愿。“画”与“诗”在此不是简单的艺术手法上的对应,而是通过它们的理想化来表现“清旷”的主题。尾联“我辈不妨频假榻,主人应喜共盟鸥”,前句含有给自已在山水田园里提供栖身之所的人谢忱,含有知己相伴、物我两忘的欣慰。后句含有诗人隐居山水的盟约之诺。“共盟鸥”,用陶潜辞乡意赋《劝流》以“投冠旋旧径,胡为重同盟?相期锄月樵,谈笑得遗身。”与此诗“共盟鸥”一意甚为相符。实则是在气韵高致、构思清旷的基础上的近写,“我辈”是指自己及谢忱之类的高人雅士。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又不离乎诗人的主观感受,境界超然物外,却又处处体现了人对于自然的参与意识,可看出诗人心态之平和洒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典型的宋人山水诗的代表作。其意高远,语蕴幽思,韵味深长。这种幽深的境界,是以诗人超然的心态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以上是我根据原诗的内容和特点所作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译文如下:
这个亭子一半在村庄一半在田野,它既不是阁楼又不是游船却榜名为钓舟。秋夜的月亮无边无际凉意细细切切,江天相连看不出水的尽头。是谁把如画的景色摆在我面前?亭子上没有一点尘埃。我们可以经常在这儿暂时放下床榻,主人应该高兴我和鸥鸟一起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