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邓深
时登大石楼,雅爱小石室。
欠伸欲打头,星卧可舒膝。
明洁意自宽,深沉境逾寂。
藏春绝严风,生秋无畏日。
天设世莫知,神工鬼有力。
幼舆饱丘壑,马融富书籍。
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
谁欤助微吟,幽虫声唧唧。
山诘石室清坐
邓深
时登大石楼,雅爱小石室。
欠伸欲打头,星卧可舒膝。
明洁意自宽,深沉境逾寂。
藏春绝严风,生秋无畏日。
邓深的山诘石室清坐,体现了他那隐逸超凡的思想。诗人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小石室在眼前。倦意袭来,舒展四肢,好似回到天际飞升的美梦中,忘记了世界的喧扰。“明洁”、“深沉”表达诗人如月光遍照而纯净朗然的心情。于这样简雅深静的洞天里风动梨涡、无风自动,像是承当生命的参天大树的力度、包容。“谁能助我吟”?时有幽暗的虫子鸣叫显得意味深长。可以说整个意境清淡与宏大相得益彰,处处体现着诗人的清雅脱俗、超凡入圣的情操。
在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他追求的是一种静谧、澄明、超然的心态,他以山石为友,以清泉为伴,独享一份来自天籁的寂静与澄明。这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种审美追求的独特表达,恰恰说明诗人人格中的超越自我的意义,通过这一审美的表现而将读者引向人生、人性关怀的深处。 让我们品味出邓深虽然长期隐于市井之中,但仍保持着自己淡泊明志的心境,而从他所居的屋室之小,可以看出诗人宏大的气象与情怀,那种自我遁世的归隐精神。“世人纷纷士,鲜能以此寻”,明快的宋词一直婉约哀愁与明朗自信的特质在作者笔下融洽贯通。“那处得人情在内”?这样的心态应当是在逃离世间纷纷扰扰的同时追求那份生命和情感的安顿和解脱吧!
在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中,像邓深这样生活于山林溪谷之间的人士是很少的。他的生活是独特的,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在清幽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净土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在一种旷达自适的心情中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可以说邓深的这种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是很有代表性的。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石室环境的清幽、洁净和宏大深远的特点。“欠伸欲打头,星卧可舒膝。”寥寥数语便把石室环境的清幽、洁净的特点表现出来。“欠伸”二字化静为动,欠伸之间把劳累困倦之状都写了出来,“时登大石楼”照应题目的“山诘”,“欲打头”和“可舒膝”可想诗人对此环境环境的喜爱之深。“明洁意自宽,深沉境逾寂。”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心里的自自然然会感到舒适自在;而“深沉”的境界越加显得寂静幽深了。“藏春绝严风,生秋无畏日。”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这里环境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天设世莫知,神工鬼有力。”突出表现了这里环境的神秘莫测和神奇。最后几句作者以自己喜爱的幼舆、马融自比,突出表现了诗人高洁自励、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幼舆、马融饱丘壑、富书籍。这正是诗人自己的人生写照,“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突出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脱俗的人生境界。“谁欤助微吟?幽虫声唧唧。”突出表现了诗人在如此清幽、高洁、宏大深远的境界里尽情吟唱的情感和心境。整个诗大约两三分钟就可以背过了;但眼前的情景和对这首诗的思考会在心头回荡一阵阵激荡着的喜悦心情过后便油然而生一种仰慕感叹之情:向往高远的人生境界追求超凡脱俗的人生情趣。我们今天在阅读邓深的这首诗时也许更多的是要思考今天的生活与人生吧!我们今天阅读这首诗也许会感到更多的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如何面对人生的得失与世间的纷扰?如何在喧闹的尘世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和一份纯洁的心灵?也许我们今天更应该思考的是怎样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吧!这正是邓深的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吧!现代文译文如下:
登上大石楼,我喜欢小石室。
倦意袭来欲打头,好似梦中的我躺在星宿旁边舒展膝头多么惬意呀!室清洁让我心情自宽,石室深邃环境越发恬静。严寒的春风隐入洞内,秋天的阳光不会照射进来。这座神秘的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