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郑清之
梅霖妒日强遮藏,西雨东边漏隙光。
黄口禽鸣应乳臭,白花栀坼似衙香。
排根荷出怜嵇绍,遁迹莼肥哂孟尝。
闲处便成清境界,底须沂水羡雩凉。
这首诗写梅雨季节,色彩缤纷的景象,令人留连不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细地品味雨后的梅树、白花,笔下生动活泼,构成了一幅梅雨初晴时的图画。它对于初夏时节自然景物的逼真描写,在宋词中还是比较罕见的。
首句说连绵不断的雨势暂时收敛了,初晴的阳光像害羞的小姑娘,犹抱琵琶半遮面地从阴沉的天际窥视人间。第二句就写到雨后东边天边漏下来的那一点狭长的阳光。“黄口”两句形容初放的禽鸟,因还未“羽毛”丰满,嘴小色黄,叫声嫩稚;“栀花”两句写一角池边忽然长出许多带白花的水草,它们在雨后显得特别肥大,特别鲜嫩,仿佛有一股香气从上面散发出来。这里对景物的描写十分细腻熨贴,如黄口小儿、白花栀菜等,都是作者精心选择的具有特征性的景物。最后两句是说自己闲居无事,便觉得这种境界清幽得很,哪里像孔子向往的“浴乎沂,风乎舞雩”那样浪漫的胜境呢!这就更加开拓了诗境。这里描绘这样一系列清新可人的形象,是与诗人的恬淡寡营的情怀相结合的,对人物神情态度的描述与对景物所作的选择,都具有剪裁的功夫。如果这不是出于韵脚或其他的安排的话。总之这首诗不是流连光景、轻描淡写的诗。诗人似乎特别讲究景物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对景物特征的选择把握上也有细致入微的功夫。这一切合起来,使得这首诗的画面活泼、富有动态,呈现出一种清新明净、妙趣横生的境界。这当然主要得力于诗人的情趣和善于把握特征的眼力。
以轻松的气氛起笔之后,诗人在结句上不露痕迹地转入了对悠闲情致的赞叹。“闲”与“忙”是对比的:人要获得心灵的宁静或超脱,往往需要摆脱世俗的纷扰。但是“闲”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境界,一种美的境界。这里说的“清境界”,就是指这种超脱、空灵的境界而言的。
现代文译文:
梅雨纷纷遮蔽了阳光, 西边的雨向东边渗透漏下。 新孵的小鸟欢快鸣叫, 栀子花白如展开的衙门香。 荷塘排开荷叶可爱似嵇康, 莼菜隐逸肥大胜过孟尝。 闲居无事便成了一个清净境界,哪里向往沂水的舞雩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