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释宗杲
今朝四月初一,衲僧放楖栗。
虽然不许默照,须要人人面壁。
禅悟之道
这是宋代诗人释宗杲的一首禅诗《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六十四》。这首诗以禅悟为主题,描绘了禅师们在修行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感悟。
“今朝四月初一,衲僧放楖栗。”这句话描绘了禅修的场景,四月初一,是春天的开始,也是禅修的开始。衲僧们放下手中的木杖,象征着放下所有的困扰和执念。楖栗是一种用来代步的工具,也是修行中的一种象征。
“虽然不许默照,须要人人面壁。”这句话揭示了禅修的另一面。虽然有人强调内心的明照和观察自我,但是在这个诗歌中,释宗杲并不提倡这种做法。他鼓励禅修者要面壁,面对自己的内心,去体验和感悟。面壁在这里象征着深入内心,去体验那种无法言说的内在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禅修的真谛:放下外在的束缚,深入内在的自我,去体验那个无法言说的世界。这是一种内在的探索和体验,需要禅修者通过自我反思和感悟去实现。这也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注重内在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外在的形式和规范。
现代文译文可以是:今日四月初一,禅修开始时,衲僧们放下楖栗,走向内在的世界,面对自我,去体验那无法言说的内心世界。他们虽然不必默照自我,但需要人人面壁,深入自我,去探寻内在的真谛。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充满了可能性。禅修者需要在这种不确定性中找到自我,发现那个真正的自我。这种寻找过程是一种修行和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一种内在成长的过程。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示了禅宗修行中追求内心解脱、寻找内在真实的精神境界。无论是衲僧放楖栗,还是人人面壁,都是对内在世界探索的过程。这不仅是修行的方式,也是人生的一种态度:要勇敢面对自己,深入体验自我,寻找内在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