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子夜夏秋二曲》唐顾非熊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顾非熊

《子夜夏秋二曲》原文

相持薄罗扇,绿树听鸣蜩。

君筵呈妙舞,香汗湿鲛绡。

银床梧叶下,便觉漏声长。

露砌蛩吟切,那怜白苎凉。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唐代诗人顾非熊的《子夜夏秋二曲》描绘了盛夏时节的夜晚,他以生动的笔触,将听鸣蜩、闻舞乐、听漏声、听蛩吟等细节,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夏日夜景。

首句“相持薄罗扇,绿树听鸣蜩”,诗人以薄罗扇相持,暗示出夏日傍晚的微凉,而绿树上的鸣蜩,则以动衬静,更显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夏日夜晚的喜爱与欣赏。

“君筵呈妙舞,香汗湿鲛绡”,诗人描绘了主人与宾客在宴席上欣赏舞者优美的舞蹈,气氛热烈而融洽。香汗湿鲛绡,暗示了舞蹈的热烈和精彩,同时也让人想象舞者优美的身姿和热烈的气氛。

“银床梧叶下,便觉漏声长”,随着银床下梧桐叶上的露水滑落,诗人听到了夜深的漏声,不觉间已经深夜了。这一句将时间拉长,突出了夜的深邃和寂静。

“露砌蛩吟切,那怜白苎凉”,诗人听到了露水润湿的台阶上的蟋蟀的鸣叫声,这种切切的鸣声更增添了夜的静谧。而诗人却毫不在意这种声音的存在,因为他在凉爽的白苎衣中享受着夜晚的清凉。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盛夏夜晚的宁静与和谐。诗人的情感细腻而真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夏日夜晚的佳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这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