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顾非熊
旅雁迎风度,阶翻月露华。
砧声鸣夜永,江上几多家。
《秋月夜》 现代文译文:
夜晚的大雁迎着风飞翔,月光下的石阶上落满了一地的月光。捣衣棒敲打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在这江边上都有多少家庭呢。
原文赏析:
诗人将孤独之人置于动态的氛围中,夜深了,家人们在远方而此为异乡客,诗人为旅雁伴舞,旅雁为主人起舞。更为感人的是最后两句“江上几多家”。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江南多少家庭家之富有温暖。古人家月夜捣衣之声往往以砧声闻于夜晚,这时候没有其他杂音,所以尤为清晰,因此旅人在寂静之夜听,情思便更为深沉了。诗人的感受是以小见大,寄思亲情之深。“砧声鸣夜永”,似乎可以看做是秋月夜人最容易怀思的代表。在深秋的夜晚里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里边去了。月夜中砧声不断,似乎已经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江边之月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洁明快,同时又带有一种淡远的意境美。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敏锐,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刻画,将一个典型的秋夜环境渲染得十分到位。诗人以雁群为背景,突出旅雁迎风飞舞的动态之景,以月光洒落在石阶上的情景,刻画出静谧的月夜氛围。这些生动的描绘都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诗意和情感色彩。同时,诗人还通过表达思乡之情来表达出更深层次的人文情感和人文关怀。这首诗以其对自然和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深邃的人文情感和人文关怀,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