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游龙瑞宫》宋楼钥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楼钥

《游龙瑞宫》原文

隔山望危石,老面凛如铁。

路回两屏开,见此高嵽嵲。

伟哉名公卿,峩冠会朝列。

又如鼓迅霆,玄云助击烈。

痴阴不作雨,空翠袭冰雪。

野水不知源,绕径几万折。

子长直爱奇,万里探禹穴。

我家甬水东,扁舟轻入越。

窃此半日闲,到处辄清绝。

传闻古洞天,琼台照金阙。

神仙杳难问,一笑山石裂。

相逢客路中,翻手数年别。

胜地更跻攀,莫厌屐齿折。

现代文赏析、翻译

游龙瑞宫

楼钥

隔山望危石,老面凛如铁。

路回两屏开,见此高嵽嵲。

伟哉名公卿,峩冠会朝列。

又如鼓迅霆,玄云助击节。

山间久晴阴,空翠袭冰雪。

野水不知源,绕径几万折。

子长直爱奇,万里探禹穴。

我家甬水东,扁舟轻入越。

窃此半日闲,到处辄清绝。

龙瑞虽非天姥,奇处未易遍历。

胜地更跻攀,莫厌屐齿折。

这是宋代诗人楼钥游龙瑞宫的一首七律诗。诗歌中描述了诗人游览龙瑞宫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起承转合,结构严谨:诗歌开篇两句即点明主题,描述了隔山望见的危石形象,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接下来两句描述山路回转,如同两幅屏风展开,突出了龙瑞宫的高峻。随后转入对名公卿会集的描绘,通过类比迅疾的雷鸣云助,体现出官僚显赫气势与一往无前的决心。下面继续转入景色描写,描写晴天的山中氛围。一路顺溪溪流行进,“野水不知源”,只管绕径弯弯、回旋流转,“子长爱奇情”,读到这里似乎使人听到李维游记的味道,仿佛看到了作者探访禹穴的足迹。这一部分为诗歌的转折部分,由前一部分的显赫描绘转入到景色描写。最后两句又转入和客人的相逢,抒发对龙瑞宫的喜爱之情,同时为诗歌画上圆满的句号。整首诗起承转合,结构严谨,转折自然,不蔓不枝。

二、用语精确,笔墨传神:这首诗歌的语言凝练、笔墨传神是大家手笔的特征。“隔山望危石”交代地点,“又如鼓迅霆”是说山的危石险峻,“痴阴不作雨”通过恰当的词语描写晴天天空有时一抹轻阴的白描手法,“空翠袭冰雪”则用词精妙,“袭”字写出空翠与冰雪相接,浓密而带有凉意;“空翠”与“冰雪”相联系,“冰”与“空”皆为形容词,却无呆板之嫌,实为传神之笔。另外如“路回两屏开”,“野水绕径几万折”等句,皆为生动的描写。

三、感情奔放,意境深远:这首诗歌通过对龙瑞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从起句的危石到转折句的名公卿的气势再到山间的氛围与曲折的山路最后与客人的相逢以及结句的感情迸发等等层层递进、渐次深入、奔腾的感情洋溢于字里行间。“遍历”之意蕴涵不尽中!不仅如此这首诗歌所体现的美学价值也不容忽视!不仅有超迈拔俗的艺术魅力亦有使人荡气回肠的韵味!“胜地更跻攀,莫厌屐齿折。”一句中的“折”字极为传神!屐齿易损,极言登山之难!而屐齿之需则暗示了诗人是步行攀登!步行攀登又增加了诗篇的艺术分量!体现了作者的敬业精神!而这种精神又与龙瑞宫的美景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对龙瑞宫美景的爱护之意!也使读者在品味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就是我对这首《游龙瑞宫》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