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楼钥
党论一兴谁可回,贤路荆棘争先栽。
窜流多能擅笔墨,囚拘或可为盐梅。
雪堂先生万人敌,议论磊落心崔嵬。
向来罗织脱一死,至今诗话存乌台。
凭高望远想宏放,眼界四海空无埃。
黄冈踏遍兴未尽,绝江浪破琉璃堆。
漫郎神交信如在,石为窊樽胜金罍。
邓侯先曾访遗迹,铭文深刻山之隈。
山荒地僻分埋没,二公前后搜莓苔。
元佑一洗人间怨,天地清宁公道开。
玉堂同念旧游胜,笔端万物挫欲摧。
时哉难得复易失,弟兄远过崖与雷。
北归天涯望阳羡,买田不及归去来。
我为长歌吊此老,恸哭未抵长歌哀。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宋朝的诗坛上,楼钥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既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又是一位诗人。他的诗风豪放,颇得东坡真传。
“党论一兴谁可回,贤路荆棘争先栽。”作者在感叹,自党禁之后,谁还能力挽狂澜,重开仕途?道路上满是荆棘,争先恐后地开放,都是为了争得一块生存之地。这两句一方面表达了对政治的忧虑,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朝政的失望。
“窜流多能擅笔墨,囚拘或可为盐梅。”在这两句中,诗人以自己为例。“窜流”和“囚拘”是两种不同的境遇,但都能使诗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前者使诗人能“擅笔墨”,后者使诗人能“为盐梅”,也就是说,使诗人能对政治进行针砭和讽喻。
“雪堂先生万人敌,议论磊落心崔嵬。”在这里,诗人将苏东坡比作“万人敌”,对其充满敬仰之情。在诗人看来,苏东坡的议论磊落,心胸崔嵬,具有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精神。
“黄冈踏遍兴未尽,绝江浪破琉璃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苏东坡的深深怀念。黄冈是苏东坡的故乡,他曾在那里踏遍山水,兴未尽而归。然而现在,他已远隔天涯,只能在想象中望着阳羡(即阳山,在今江苏常州),想象着那里的山水之美。
“漫郎”指的是作者的朋友郑樵。“石为窊樽胜金罍”是一种以石为瓮的美酒佳酿,“邓侯先曾访遗迹”是指友人去阳山访隐时的经历。他早已烟逝不复归。前人所种的石乳丹邱,“如今白骨生青苔”(语出苏东坡《满庭芳》词),那些奇山怪石的美酒佳酿早已不见踪影。“山荒地僻分埋没,二公前后搜莓苔。”此处对苏、郑两人在阳山的遗迹怀古一番。今人到此只看到长满莓苔的遗迹罢了。“二公”是诗人的前辈高人。“时哉难得复易失,”今虽不及见二公“山上泉涌争混浊之旧日”“大地胡越不相同风”,但这人世仍然被诸多牢骚包满,这般时刻的可贵也在于短暂,好汉的光环会立刻成幻影消失。“北归天涯望阳羡,”诗人的眼中仿佛看到自己正在回到阳羡的路上,“买田不及归去来”,自己已经没有足够的钱财来购置田地了。但心中仍然怀着归隐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苏东坡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对自身人生和时局的感伤与感叹。文字激越、情绪激昂、感叹疾苦而又涵蕴深思。也显示出了作者深刻的性格和对社会的认识。最后两句直接道出“我为长歌吊此老”,行文豪壮中带有些许凄凉悲婉之情。表达出对逝去的伟大人物的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这种情感深深贯穿在整个诗篇之中,构成了这篇作品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