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寄长沙簿孙昭远》宋杨时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杨时

《寄长沙簿孙昭远》原文

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誉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簑。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宋代杨时寄给好友孙昭远的,通过描述自己对官场的厌倦,表达了对朋友自在生活的羡慕。

首联“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中,诗人借用阳城的名义,表达自己衰暮之年,对于催缴赋税一事并不擅长,且因此事惭愧。这句对现代社会也存在这样一种问题有所反思和象征意义:社会的正常秩序受到某种颠倒和改变的时候,善不善都须应付生活中的逼人事物。真烦“催科”,本身意真不得不动用心机。——其实就是包含或者说表露出多少不甘寂如老年街鼠但是囿于所命即忧心“罪亦多”的无奈和自嘲。

颔联“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生活状态。诗人祭灶神的时候也会邀请邻居来分享他的美酒,这种行为既消除了自己的困惑,也体现了他的豁达和智慧。同时,他也会思考自己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这又体现了他的深思熟虑和自省精神。

颈联“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誉可罗。”描绘了诗人生活的另一面。庭院里的兰花正在盛开,诗人可以佩戴它来展示自己的优雅和气质。然而,他的门前并没有什么荣誉可言,这说明了诗人安贫乐道的豁达思想和对浮名的轻视。

尾联“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簑。”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建议要放弃当下的职守和生活方式,离开京城或者县城(一般的佐守职往往也去‘忙里’,跑不少应酬、‘穿房’之类的事情),回到家乡或者湖畔溪边,过上自由自在的渔隐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自我解放的方式,可以让他过上一种更为轻松和自在的生活。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在生活的羡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在诗人的眼中,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名利和荣誉,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希望这个回答您能满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