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吴芾
长年扰扰走红尘,今日方还自在身。
行处湖光侵杖履,坐来山色照我巾。
敢希寄傲陶元亮,且学躬耕郑子真。
犹恐风烟劳顾揖,未能终日作閒人。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吴芾在退隐还乡后的有感而发。诗中描述了诗人晚年远离官场纷扰,回归田园的闲适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仕宦生涯的淡然处之。
首联“长年扰扰走红尘,今日方还自在身。”诗人回顾了自己多年在官场中奔波劳碌的生活,终于在今日得以从红尘中抽身,回归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扰扰”形象地描绘了官场中繁忙、纷扰的景象,“自在身”则表达了诗人对摆脱官场束缚的欣喜之情。
颔联“行处湖光侵杖履,坐来山色照我巾。”诗人行走在湖光山色之间,湖面波光粼粼,山色入眼怡人。这里“侵杖履”和“照我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由自在和与山水融为一体的情境。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恬静、美好的田园氛围,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一联,“敢希寄傲陶元亮,且学躬耕郑子真。”诗人表明自己向往像陶渊明一样寄情于山水,过上自耕自给的田园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陶元亮”指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曾隐居田园,过着自耕自给的简单生活。而“郑子真”则是唐代诗人郑遨,他以隐居著称,以躬耕为生。吴芾在这里表示自己既向往陶渊明的诗酒生活,同时也想要效仿郑遨以耕作为生的方式。
最后一联“犹恐风烟劳顾揖,未能终日作閒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满足和欣慰之情,但也透露出一种担忧和不安,即虽然自己现在远离官场,但仍有可能被风烟(即外界的纷扰)所困扰。因此,诗人希望自己能够终日安享闲适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晚年归隐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仕宦生涯的淡然处之,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满足和欣慰之情。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