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吴芾
老去肖阴能几休,只求适意不求多。
消除旧恨凭三盏,断送余生付一蓑。
风月情怀虽已灭,渔樵伴侣尚相过。
师来好趁荷花盛,我欲同游击棹歌。
和远老见怀
吴芾
老去阳阴能几休,只求适意不求多。 消除旧恨凭三盏,断送余生付一舠。 风月情怀随日减,渔樵伴侣偶相过。 荷花盛处师来趁,同赴清游兴未磨。
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淡泊洒脱的情怀。诗人在人已近古稀之年,万事都已看破,唯求适意而已,这是他人生观的一个方面。
其次,我们还应看到诗人在闲适中,风月情怀随日减,但对渔樵伴侣,却尚相过,表现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我们还应看到诗人在晚年还能与老友相从畅游荷湖,这一片柔情确如清泉石上,令人心旷神怡。而这一点也是他在老境中聊以自娱的精神寄托。吴芾在政治舞台上曾几度出仕,又几度罢官,生活经历对他的人生观有深远的影响。他在一首《点绛唇》词中说:“平生抱负,文章政事都有限,江湖浩然,风月都归我。”他这种“都有限”的抱负,“都归我”的风月,在词中得到了体现。在词中他有时也流露过激愤情绪,如“长怪小庵岑寂,叹人生、几回落简迎新”(《满江红》),但他最终是要“掉头不顾”(《沁园春》),决不“向穷愁处称家”(《沁园春》),词中的一种理想境界正在于此。所以吴芾这首诗正是他这种人生观的反映。
“老去阴能几许休?”开头即点明自己已进入老境,白天黑夜交替来临,催人衰老。但人老了,事已不多了,只求能顺应心意的生活就行了。“求”字体现了作者这种人生追求。“风月情怀随日减,渔樵伴侣尚相过”,正是这种情怀的具体表现。作者在另一首词中说:“百年能几许,但顾眼前行乐耳。”(《蝶恋花》)又如:“丈夫落魄寻常事,且卧山楼听风雨。”(《鹧鸪天》)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对生活的总结。“荷花盛处”正是作者向往的所在。“好趁荷花盛”,正是希望朋友到来时同游荷湖。“我欲同游击棹歌”,是设想朋友到来将有的情景,写得非常富有诗情画意。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词人自身晚年的思想与生活态度以及他与朋友相互关怀、希望的内容,生动地勾画出了一位既有着耿介正直、为国为民等优秀品质的文士形象,又抒写出了一种温馨感人、令人回味的情韵。宋代诗坛是杜鹃啼血万重、骚人惆怅百感的时代。但也有少数诗篇以其真挚动人的激情为人称道。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这或许是现代人喜欢它的重要原因吧。
最后附上译文:
人到老年能有几许清闲?只求能顺应心意的生活就够了。消除旧恨靠杯酒解忧愁;排解余生则是追求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感和雅致虽然已经减少;渔夫和樵夫却仍然不时往来相伴。老师你正好趁着这荷花盛开的时候前来探望,我想和你一同乘船游湖击棹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