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吴芾
高僧良士总贪閒,虽我同庚不往还。
诗罢谁知勤治圃,斋余无事只潜山。
亦闻相约来倾盖,久待如何未叩关。
湖上藕花今正发,不妨共戏水云间。
赏析:《寄杨次云岸》首联对友人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吴芾与杨次云岸同庚,又都是当时有名的佛门高僧,两人相交颇深,但是因为都“贪闲”,都不喜欢参加各种应酬,因此很少往还。一个“贪”字,不仅描绘出两位主人公性格上的共同特点,也揭示出他们在禅学方面的领悟与造诣之深。对于彼此的高洁情怀,僧俗皆然,对于清谈之雅兴,也津津乐道。“虽我同庚不往还”,似反常理,其实却表现了诗人的超然心态。 颔联化用“潇洒种瓜人”一句点明自己身份的同时又描写出禅师的空寂之性。早晨清谈之余,无非就是看云山水之间的一片好景致。但是后一句的“潜山”应是以其山号为“潜山居士”的杨次云岸本人,颔颈两联描述了一僧一道瘦黄姓短黑的中秋畅游风景秀丽宛如前人佳什的山间游荡,“诗人得诗人的清雅情趣。”诗句韵律似乎更多汲取乐道的乐境与游山玩水的山水游咏情趣。“清茶吟伴”(谢薖《觅著》)看来让杨岸感受深切,别具韵味。“藕花正开”既是诗人为朋友献诗的美景更是自己宦游生活中的一处安逸所在,以“藕花”代指佛门事,化用极妙。“不妨共戏水云间。”亦给人以诸多想象:一个是一个中不乏潇洒的身影;一个是了却一切繁华浊事的笑影;另一个就是品味妙禅后的杨次云岸之残存日无多的影像……所有的诗句不仅巧妙地为彼此悠悠置完性格后折成了退场再归青山的依念亦不绝如缕又莫名的嗟叹于同时词人而个在的溢为离诗的形象的同时句中也初现了杨岸本人出世入世间短暂而奇特的僧侣生涯的轮廓。
译文:高僧良士都贪图清闲,虽然同庚却很少往还。吟罢诗作谁知你勤奋治圃,斋戒之余无事只在山中游玩。听说你要来这里相会,久等却为何没有叩关?湖上藕花如今正盛开,不妨与水云同在戏耍之间。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此诗围绕“贪闲”,写高僧良士吟诗、吃斋、种瓜、赏荷、观水云等等事。勾勒出了一个雅趣纷呈的艺术形象,虽闲适自由却空灵寂静,如一仙似一僧,使人们对其羡慕不已。写诗本是心情之事,“勤”也罢,“懒”也罢,只要有适合自己的口味合乎自己的兴趣便是极好之事了。我们今日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不妨把自己当作作者的朋友,与作者一起“吟罢诗作谁知你勤奋治圃,斋余之余无事只在山中游玩。”看一看湖上盛开的藕花,看一看水云间流淌的溪水。一切皆因心情而异吧!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高僧良士的闲适生活和奇特形象,而且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山川景色和藕花等景物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山水游记和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