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一相庵》宋曾惇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曾惇

《题一相庵》原文

满山松竹翠成林,仿佛前身旧所临,不分双旌杀风景,他年蜡屐再幽寻。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题一相庵

满山松竹翠成林,仿佛前身旧所临。 不分双旌杀风景,他年蜡屐再幽寻。

这首诗是曾惇游览一相庵时所作,通过对庵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满山松竹翠成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庵中翠竹成荫、松树环绕的景色,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这里,松竹作为山的代表性植物,翠绿欲滴、摇曳生姿,与诗人心中的那份平静与愉悦相互映衬,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仙境般的美感。

“仿佛前身旧所临”,诗人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这片景色的熟悉和亲切感。这里的“前身”并非指前世今生,而是指过去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记忆。诗人仿佛曾经来到过这里,与这里的松竹、山石、流水等自然元素产生了某种共鸣和情感联系。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不分双旌杀风景”,诗人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双旌”在这里代指官职和权势,“杀风景”则是古时形容官场上的争名夺利、奢华浪费等不良风气。诗人用“不分”一词,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年蜡屐再幽寻”,诗人以“他年”一词,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展望。诗人将“蜡屐”与“幽寻”联系在一起,表明自己将再次踏上这片山林,寻找心中的那份宁静和美好。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庵中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官场的批判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