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交阯进白象》明杨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杨荣

《交阯进白象》原文

万方入贡列殊珍,复见南来白象驯。

璎珞净垂珠露湿,宝鞍高衬锦衣新。

周岐不必誇丹凤,汉苑宁须羡赤麟。

圣世屡符祥瑞应,会看龙马出河滨。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交阯进白象

明代:杨荣

万方入贡列殊珍,复见南来白象驯。 璎珞净垂珠露湿,宝鞍高衬锦衣新。 周岐不必夸丹凤,汉苑宁须羡赤麟。 圣世屡符祥瑞应,会看龙马出河滨。

每当国家行礼的时候,周边各个国家的使者,便纷至踏来献上珍奇的宝物。在这些献给朝廷的珍奇贡品中,今番又有白象奉献。因为这次贡白象是因为大理府畏吾夷任司底款扰慢的诚歉意,表明我大明天朝治国、朝纲有道,九州靖偃。这件奇异的象牙制品洁净无瑕,珠光宝气,沾着朝露;象鞍和锦衣更是高雅华贵,光灿耀眼。象之所以能如此洁白,如此驯服地来朝贡,也正是我国“圣世屡符祥瑞应”的瑞象的体现。诗人借此歌颂了明王朝政治修明和国运兴盛。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交阯进白象”是诗题,以下就是诗人的咏赞之词。“万方入贡列殊珍”一句概括了上述意思。在诗人笔下,“万方”入贡“殊珍”,这是一幅何等广阔富丽的图景!一个“列”字把来自全国各地的珍奇宝物陈列无遗,使读者如睹一个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这当然是诗人艺术夸张,但诗人把“万方”进贡珍宝写得如此丰富、隆重、热闹、喜人,正是为了反衬出进贡者对“圣世屡符祥瑞应”的无比喜悦心情。

“复见南来白象驯”,这句是承接上句的具体描写:在“殊珍”中突出重点——白象。象之所以被作者特别提出并加以描绘赞美,是因为象在古代中国是一种象征吉祥的瑞兽。据《瑞应图》记载:“王者德至禽兽,则白象现”。所以当“南来白象驯”时,“万方”臣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这句诗把“南来白象”放在这样一个欢腾热烈的背景上,不仅使“白象”形象更加突出,而且从侧面烘托出“圣世屡符祥瑞应”,进一步加强了全诗的艺术效果。“璎珞净垂珠露湿”四句,是对白象的具体描绘和赞美。这四句诗很具体细致地描写了白象身上所佩戴的各种珠宝饰物:象脖子上挂着的串串珠链子洁净圆润,上面沾着朝露;象鞍和锦衣华贵而贴切地衬托出象的美丽和驯服;一句“锦衣新”充分地说明了上述一切。“璎珞净垂珠露湿”四句描绘具体形象生动突出一个“洁”字,“净”、“新”二字更加强了白的程度。“周岐不必夸丹凤”二句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丹凤、赤麟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瑞兽珍禽,也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象征之物。《瑞应图》说:“王者德至鸟兽则凤凰翔。”所以有人以凤凰不周山(周岐)比喻帝王得贤臣,“汉苑宁须羡赤麟”,是用汉苑赤麟与交阯白象比美,说明汉苑虽富于珍宝,但还比不上眼前的白象。这两句诗在对比中进一步说明白象的珍贵和象征吉祥的意义。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突出主题并增强艺术效果。首先,它通过描绘“万方入贡列殊珍”、“南来白象驯”、“璎珞净垂珠露湿”、“宝鞍高衬锦衣新”等生动具体的生活画面来烘托突出一个“洁”字;通过色彩(白)、神态(驯服)和情态(喜悦)描写使人对“南来白象驯”有一个完整的形象概念;其次是用象征和对比手法来加强主题的表现;第三是语言优美华丽、格调清新、平仄讲究、押韵合拍、节奏鲜明、平易自然、易诵易读等,这些都是杨荣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明朝政治修明和国运兴盛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万方入贡列殊珍”、“南来白象驯”等生动具体的生活画面,表达了对明朝政治稳定、社会繁荣、国运昌盛的赞颂之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