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佥宪陈廷嘉之广西提调学校》明杨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杨荣

《送佥宪陈廷嘉之广西提调学校》原文

圣朝尚文治,建学崇师儒。

四方乐熙皞,声教达边隅。

西广古荒服,民夷相杂居。

皇仁若天地,雨露皆涵濡。

云胡数载间,庸才滥师模。

俊秀失教养,学校多榛芜。

陈君玉堂彦,擢仕登要途。

煌煌五色敕,锡命恩宠殊。

于兹振风化,岂惮道里纡。

英声动蛮徼,弦诵溢里闾。

坐令荒远邦,俗比邹鲁区。

允矣称厥职,千载扬芳誉。

现代文赏析、翻译

明代诗人杨荣笔下的《送佥宪陈廷嘉之广西提调学校》是一首极具文学价值的诗,它描绘了明朝的文治精神,以及广西地区的教育状况。诗中通过对广西边陲的教育现状的描绘,表达了对陈廷嘉的期待和赞扬。

首先,诗人描绘了明朝的文治精神,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朝廷重视文化治理,大力推崇师儒,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表明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然后,诗人描述了广西地区的特殊情况。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边陲荒服,民夷杂居,文化相对落后。然而,皇上的仁政如同天地一样,普施雨露,使得这片土地有了改变的可能。然而,诗人在此也表达了对广西教育现状的担忧,即数年来缺乏优秀的教育人才,导致教育荒废,学校杂草丛生。

接着,诗人赞扬了陈廷嘉的才华和品德。他从政经验丰富,升任要职,受到了五色的敕命,恩宠殊常。因此,他愿意担起振兴风化的重任,不畏路途遥远,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陈廷嘉有着出众的才智和美好的声誉,必将为广西地区的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变化。

最后,诗人描绘了陈廷嘉上任后的美好愿景。他期待广西地区的教化像邹鲁之地一样盛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陈廷嘉将担起提调学校的重任,延续良好的声誉,千载流芳。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描述广西教育的现状和期望,展现了诗人的良苦用心和爱国情怀。诗中所传达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明朝教育有所启示,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在关注教育、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传承和发扬这种文治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支柱,是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国家,教育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