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乔吉的这首《水仙花》小令,用冬前、冬后两个场景,将孤寂的游子思归的凄婉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三句写游子从冬前到冬后,在寒霜中奔波,走过溪南,踏过溪北,走过树头,又到树底,一直走到那孤山上。冬天的早晨格外地清冷,冷风袭人,游子似乎闻到一股幽香,这使他想起远方的家。
“冷风来何处香?”句设问强烈,表明他在外已久,似乎这幽香就是家乡的象征。他寻找这幽香,就像寻找自己的家乡。然而这“何处香”三字也透露出他游子的孤独和失望。
“忽相逢缟袂绡裳。”游子终于在酒醒时看到山间缟衣素裳的仙女,满腹凄婉的情意便向她倾诉出来。这“缟袂绡裳”显然是作者创造的形象,从仙女的飘逸轻盈引出游子荡漾在心中的情思。
“酒醒寒惊梦”,是说酒一醒过来,便吃惊地发现仍身在异乡。“笛凄春断肠”,是说游子醒后仍被梦境中的思乡之情所困扰。而此时此刻,天色已晚,朦胧的月色中似乎还残留着昨夜笛声凄厉、哀伤的回响。
最后两句写景:淡淡的月色映照着昏黄的灯光。笛声、月色、昏黄,都是凄清的意象,烘托出游子凄清的心境。
这首小令用写景收束全篇,用景语结尾,读来余韵袅袅。整个小令似写景状物,又似述说情怀,情中有思,景中有情。乔吉的词曲如《水仙子》等小令被后人誉为“曲中老宿”,可见他的艺术成就之高。这首小令情真意切,清新流丽,正是其艺术风格的有力印证。
现代译文如下:
冬前冬后,几个村庄被严寒催逼着,溪南溪北,都留下了我踏霜的足迹。在树头树底孤寂的茅山上,春寒袭来何处有幽香?原来是忽然相逢那披缟衣的素裳仙女。我酒醒惊觉寒气袭人从梦中醒来,凄凉的笛声断续传来令人愁肠欲绝。淡月昏黄依然如故,一缕情思向谁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