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胡铨
林块劳生亦可吁,解言佚我漆园癯。
东家尝记老吾老,西洛请师迂叟迂。
于谨延年还可杖,孔光灵寿不须扶。
劝君早作菟裘计,太半归来雪满须。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寄题王氏佚老堂
宋 胡铨
林块劳生亦可吁,解言佚我漆园癯。 东家尝记老吾老,西洛请师迂叟迂。 于谨延年还可杖,孔光灵寿不须扶。 劝君早作菟裘计,太半归来雪满须。
我曾在山林间居住过,对于那种劳累的生活可以发出长长的叹息。如果有人能告诉我哪里有安逸的地方,我愿意像漆园的达者一样隐居起来。
在东家那里我常常记起“老吾老”的故事,在洛阳的西边,也有一位愿做别人的老师的老人。我想向他请教学问,这是我在洛阳城里的打算。希望自己能够安享晚年,像古代谨严的哲学家于谨一样有延年益寿的效果,像孔光那样虽百岁也可不须别人扶持。希望你早些修缮菟裘之地作为归隐之所,到那时,即使有雪满头也不必担心了。
这是一首以题咏王氏佚老堂为主的诗。全诗紧扣“佚老”二字展开想象,借此表示自己愿与王氏一样安佚而不愿过于辛劳的态度。题为“佚老堂”,其实这正是诗人表达自己本意的一个巧妙的艺术手段。全诗写得委婉而富有情致。
诗的开头四句是自述平生,为他人作“佚老”之计。诗人说:我曾居住过的山林,那种劳于生计、奔走不息的生活也可引起我的长叹,而如果有人能告诉我哪里有安逸的地方,我愿意像漆园的达者一样隐居起来。“东家尝记老吾老”,用孔子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来表达自己愿与人为善、自己亦愿“佚老”的愿望。“西洛请师迂叟迂”,则是对他人佚老的想象:西洛有位博学之土愿意做晚生的老师,“其迂阔者固自圣贤之学外乎”,因之这人的生活也必然与众不同吧。如此丰富的内容显示诗人自己的磊落旷达和高尚理想。“于谨延年还可杖”联和“孔光灵寿不须扶”联是说如果能够像古人那样延年益寿也自佳;否则的话就要及早筹划自己的养老之地了。最后两句是劝对方及早为养老做准备。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用典贴切而富有情致。诗中“东家”、“西洛”两句既是对前人隐居为乐的想象,也是对他人生活情态的具体描写;同时又是诗人自己隐居生活的理想境界和美好愿望的表达。同时,“于谨”、“孔光”两处用典还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佚老堂”以“佚老”为题,而结尾劝人早作归计,正与题目相呼应而又妥帖有致。另一特点是以乐景写好生情。诗人自己愿意“解言佚我漆园癯”,想到的是为他人创造“佚老”的条件;末联写归隐后修屋垒池,环境幽美,晚雪映照下更增美景。诗人的主观情感表现为这样的乐景中,也就感染了读者,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诗人隐居的愉悦心情和对这种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这首诗表达方式上则以赋为主,但在描写时又采用了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也使诗歌充满了动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