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如梦令·谁念新州人老》宋胡铨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胡铨

《如梦令·谁念新州人老》原文

谁念新州人老。几度斜阳芳草。眼雨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休恼。休恼。今岁蕊枝能好。

现代文赏析、翻译

如梦令·谁念新州人老

胡铨

谁念新州人老。

几度斜阳芳草。

眼雨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

休恼。休恼。

今岁蕊枝能好。

诗人在羁旅行役中本就情绪不佳,这时偶遇一场春雨,反而使得心情愉快。诗句写一“恼”一“好”之间,不但情绪大变,而且蕴蓄着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变化。南宋国运日衰,统治阶层荒淫宴息江河日下,对外不修战备,在“金”人的侵略面前一味言和,一味退避;无能的胡铨为此不免焦燥和烦恼,从而用诗表明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愿望和无可奈何的心情。“眼雨欲晴时”,令人觉得轻松而明快,也算道出诗人心情变化线索的明快了。而林家骥说是提醒我们留心四时、融入自然的盎然情趣:“偷洒鬓边泪珠懒”,“那人好在不需涕泣凄楚”,“倦看淋漓后施管娥愁”(辛词《少年游·听琵琶斯州新妓。)大概也没有去分析字里行间的那些浮想及理解罢,这么讲“要求形象不要过分逻辑”之类恐怕也就是林氏所说的罢。至于对胡铨这首诗的理解则见仁见智,因为诗歌本身在表现作者心情时是变化多端的,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情绪去概括它。我们在读诗时应当努力去把握诗人当时的主观心态,而不是去追求某种固定不变的客观意义。

这首词上下片都是写景抒情。写景抒情向来是一体的,“情”赖“景”来体现,“景”借“情”来描绘,没有情感色彩的烘托渲染,没有景物情状的描绘摹写,情就成了空中楼阁。词的上片把个隐显情况很复杂的思归情绪通过词句传达出来,“斜阳”本来就能勾起人的许多联想,更何况是在这“新州”(地名,治所在今湖北钟祥)这个地方呢?因此,“斜阳芳草”很容易引起诗人怀乡之情。“眼雨欲晴时”,用雨过天晴来反衬“新州人老”的无奈与痛苦。“梅雨”使全诗骤增凄凉的色彩。“眼雨欲晴时”,含情脉脉,舒畅而温馨;而在蕊蕊凉枝的“梅雨”时节暗送一场或冷或热、捉摸不定,那恨生的枝叶撩拨人的闲愁更为有效而撩人愁恼.表面上是写恨恼的丛生以及它给人的愁烦心理,实际上是写自己的思归情绪又遭逢梅雨的烦扰而更难平息。结尾句则把这种情绪进一步推向高潮:“休恼。休恼。”声断续、情缠绵地一再劝恼自己:“今岁蕊枝能好。”把那种无可奈何的愁绪、无可奈何的情绪通过极为耐人寻味、富于表情态度的词语表达出来。这真是此词的绝妙佳句!从这句看来,诗人对归乡的愿望是何等的强烈!他不止一次地流露过归乡之念,这在他的《醉落魄·席上呈杨使君》等词中可以明白。这首诗以其丰富深沉的情思动人肺腑、使人感慨万端、尤其是雨后天晴之际让心情接近彩虹化成的灿烂氛围而邀得了自然瞬间的唯美显示的大视野这在我们全部诗人中间大概算得上的一首超然妙词了罢。诗人主张抵抗“强金”对国政民生的恶劣影响;同时对统治者大肆铺张淫乐宴饮以极尽人间奢靡生活感到厌恶与无奈;而对故乡故土的热土情思则表达得非常真切动人。这些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此诗丰富的内涵和耐人寻味的美学效应。这大概就是它给人们以诸多启示的道理罢。

此词用笔非常讲究:或白描、或烘托、或渲染、或抑扬、或顿挫;或以形传神、或以神见形;全篇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动静相宜、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词中用“眼雨欲晴时”一再点睛作结造语奇巧、新颖并富于表现力:既巧妙地刻画了“新州人老”盼晴的心境;又通过这种巧妙的造语方式把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于“梅雨故来相恼”之句更显得出奇制胜、别有情趣!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