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十绝句呈章茂深安抚 其九》宋陈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造

《十绝句呈章茂深安抚 其九》原文

里社过逢起醉眠,行人鱼稻不论钱。

欲知劝课功多少,地覆黄云远接天。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一篇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这首诗写的是田野里丰收在望的景象,人们心满意足、兴高采烈的情绪洋溢在字里行间。语言明白如话,深得自作的好处。

“里社过逢起醉眠”,里社,乡里祭社神的地方。社神,即土地神。过逢,因公事而相逢。这句说,因祭社神而喝酒醉倒在酒肆里的人们,一遇故人,便惊醒而起。诗人用一个“起”字,把人们见到故人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行人鱼稻不论钱”,鱼稻,指水稻的一种。这句说,路上的行人谈起水稻,只谈收成,不要一文钱。这是把人们那种见到丰收就兴高采烈的情景概括地表现出来了。

“欲知劝课功多少”,诗人并不是满足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样的只谈风月、一醉千年的乐趣,他是一位关心农事的诗人。他用笔并不是为了闲逸、欢笑之类的目的,而着重于对社会价值,也就是政绩的评价。据史传记载章朴生早年隐居金坛县西北的茅山,他死后,“民思之不置田庐”,可见他关心人民生活是十分深入人心的。他到陕西任职后,重视劝农工作,“置牛酒为劝课”,使“农民尽力”。诗人即景生情,即事用诗赞叹说:“欲知劝课功多少。”这句明白地说明劝农工作的效果。

“地覆黄云远接天”,黄云,指成熟的稻穗。这句是说明陕州地区一片成熟的稻田翻滚着滚滚的黄波,远远地与天接连在一起,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陈造的这首诗与一般的风土诗不同,它所描写的是一位关心民瘼的地方官吏所期待的政绩:“劝课有方,视民如子”的效果。这首诗虽然不免有封建意识,但在当时来说,能写出这样的诗是难能可贵的。它没有纤弱、空虚的浮词俚语,也没有为吟咏性情而忽略社会价值的内容。语言明白如话、概括力强而又颇具诗意地描写出一些充满情味的乡村景色、场景。更为难得的是字里行间显露出的一些作者的品格:社会使命感、职不自离意识和对理想的追求。“风乎舞鸾(旋开旋合的意思),流而不驻”; “郡来万物宗”这岂只是陈造个人的性格,而且还可以说是史实的记录。“久废必兴,守傥知济”说的是那个时代的趋向: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的转化以及阶级关系的微妙变化;“簪缨世裔到三川口”,可能只是一个开头……虽然,这些都还只是一个“过程”。当时的人物为之振奋鼓舞、交相鸣赞:“白衣报士排酒筹。”这都是十分有趣且可以开发为小说的题材了!陈造很清醒的描写、感叹这一情景并非是一己的小天地而联系到更加宏阔的空间范围!但也透露出了一种潜在的政治气候无常变化的态势;“一行作吏饮水胜他乡”!历史地看是有远见卓识的,于是感叹赋歌以此诗的写作经过与尾句是名副其实、情景交融、唱和无穷!陈造可谓有所感悟且满腹沧桑而又真情实感的“诗词怪杰”了!我们很希望能像黄庭坚一样或扩大想象或赋予文采以便重新结集或修订善本再行面世刊行……为此可能做出极大的努力尽毕生的精力亦在所不惜了!当然也应具备治学的良知:只要他人有利于文献传承进步便可效力并自由裁量地去尽情发挥吧!

现代文译文如下:

因祭土地神而喝酒醉倒在酒肆里的人们,遇到故人惊醒而起。路上的行人谈起水稻,只谈收成,不要一文钱。要知道劝农工作成效有多少,就看那成熟的稻田翻滚着滚滚的黄波,远远地与天接连在一起,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因为爱民如子而受到百姓思念的爱戴。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