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陈造
闛沓每疑坤轴动,撞唐更恐日车翻。
凭栏待得波声寂,擘絮依然挂海门。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赏析这首诗:
题赵景安二亭·尺五二首其一
宋·陈造
闛沓每疑坤轴动,撞唐更恐日车翻。 凭栏待得波声寂,擘絮依然挂海门。
这是赵景安公使闽时,作者所题之一亭也。因以为记也。题写的是二亭景致。诗从登临凭阑起笔,古人每疑大地在动,是在地震所产生的声音,更恐日车将翻,写的是风吹海涛澎湃之声,此为天象的“危语”,景中含意深且险也。而此时作者正独立亭上,凭阑远眺,此刻亭下波声已寂,仿佛大地都为之平静下来,只有一缕絮魂飘挂在海门之上。这“飘絮”之喻,以写神韵为主,用意深邃。
首句“闛沓”是形容地下车马纷沓之声,疑大地在动,此为地震所产生的声音。这一句就地象交融,引人入胜。“撞唐”是疑大地在动的高潮。“撞唐”是风声,“更恐日车翻”是疑大地在动的顶峰。就疑虑大地在动这一细节而言,它又包含着地震的道理。“凭栏待得波声寂”一句承上启下,“波声寂”表示刚才“闛沓”、“撞唐”惊动了海涛,海面由动复归平静,在海门高处,只有一缕絮魂空挂而已。在这里作者妙用比喻,用意则显得蕴藉含蓄,从而展示了其题亭诗的神韵之美。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多个角度描写题亭所见景象,通过描绘大地在动的景象,展现了作者登亭时内心的惊奇和兴奋。同时,通过比喻和联想,将抽象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最后一句更是以“飘絮”喻亭中之人,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题亭诗。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