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寄题高宾王诗后卷》宋陈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造

《寄题高宾王诗后卷》原文

韶頀充庭簉汉官,铺纾宏伟叹才难。

高郎袖有如椽笔,却伴秋虫吊夜寒。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首诗是陈造为高宾王诗集所作的题跋,表达了对高宾王诗才的赞赏和对他遭遇的同情。

首句“韶頀充庭簉汉官”,借用典故赞扬高宾王的诗歌才华,如同美妙的音乐充盈宫廷,为汉官增色。“韶頀”二字用得精妙,既描绘出音乐的美妙,又暗示了诗歌的优美。“充庭”二字说明高宾王的诗才被朝廷所接纳,可见他的诗歌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簉”是代理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高宾王的诗才在朝廷中的地位,形象生动。

次句“铺纾宏伟叹才难”,进一步表达了对高宾王诗才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才难求的感叹。“铺纾”二字用得极好,既描绘出诗歌的宏伟气势,又说明了诗歌创作的难度。“叹才难”三字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难求的感叹,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第三句“高郎袖有如椽笔”,赞美高宾王具有卓越的写作能力,如同古代的大笔手。“如椽笔”典出《晋书·王珣传》,王珣曾梦人以大笔掷己,后梦兆成真,他便以如椽之笔著成《庄子·逍遥游》的注释。这一典故后来便用以形容笔力雄健。此处用以赞美高宾王有卓越的写作能力。

末句“却伴秋虫吊夜寒”,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写出诗人夜中听着秋虫哀鸣的凄凉景况,在为自己的知交如今遭际而感慨。因为是在冬天作此诗的,“秋虫”也为思寒,那种如孤雁在林岭哀啼一样声调就显得尤其让人肠断神伤。“伴”字更是表现出在作者的孤寂清苦中唯有秋虫这一无言的知己意象存在,充满慨叹和惆怅情调。

此诗写得宏厚充溢、浑雅多情,虽然没有直言诗的内容、情感等,但却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同情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语言上既不雕琢华丽,也不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以平淡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读来令人感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