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陈造
谁谓一舍远,不办三餐趋。
亭午县市西,衙鼓府城隅。
匹马惊鸟去,指槌冰在须。
北风挟霜气,万象付摧枯。
想当折琴弦,未怪裂人肤。
驼裘被甲如,是日有若无。
客首不暇回,顾容少踟躇。
出处不能同,劳逸为之殊。
庞翁马少游,似非隐者徒。
乡居老躬耕,饱温得自娱。
婆娑铜墨间,盍亦省头颅。
蔉穮脱中熟,吾口良易餬。
古桥亭午马首颠,嘶入参旗还未鞭。 执公须辔难为后,冬正万窍含冬县。 雅炉不办凡炊粱,区融旧仰好义全。 萧然守宫耀魑茧,我来话是崇仁面。 厚冰磥磊琢龙形,斗击封牢寒日清。 胶竹苦拨惊暗重,瘦林磈硊挺将迎。 蹇驴踽踽汝强征,释服仁煦前润荣。 汝寒予节人安乐,儿婚女嫁旋抽征。 金丝络头南亩耕,庶几老矣逃姓名。 手弄青铜镜中发,不如持筹当不鸣。 时丰岁窘非天明,县官仓皇被廪程。 平生四体不佩服,长歌未了穷途情。 不作蹲蹲观上林,安得终年无鼓钲。 从公一笑非我荣,长歌感今聊自惊。 谁云百里趋府忙,尚喜宾客无白杨。 酒行未终意已偿,请公为我尽一觞。 这首诗是作者被召至临安,由县令升为太学博士时所作。诗中叙述了赴京途中的生活细节,如“亭午县市西”的起早赶晚,“衙鼓府城隅”的忙碌应差,“匹马惊鸟去”的孤身只影,“北风挟霜气”的苦寒,“驼裘被甲如”的身处顺境则贪生,身处逆境则忘死之类的直抒胸臆之词等表达了自己虽然忙碌而无奈地应差使役于官府之间,也极不愿也不堪自己原本洒脱自在的性格被消磨磨平去;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即使“出处不能同”,也在所不惜,宁愿放浪形骸,终老山林了。而隐居躬耕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饱温得自娱”,是自己人生的最低要求;“脱中熟”,则聊胜于无;“何不省头颅”,则是自嘲之词了。全诗在平实的叙述中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绪,而景物的烘托、陪衬作用亦不可忽视。而作者作为一个官卑职微的小人物,能对自己的处境有这样旷达的看法,可见他虽小人也自有超乎庶民的襟怀,亦颇值人玩味。而最后又借众人所羡慕的宾客之交,为自己找到了一分自慰的满足感——尽管这种满足感来得有些晚、来得有些勉强。这正是此诗的妙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