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陈造
胡床玉麈锦囊诗,宾主风流此一时。
玳席邀欢酬令节,羽觞湛碧转微漪。
绮罗围外香风远,弦管声中漏刻迟。
莫道兰亭已陈迹,胜游端复嗣芳规。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陈造在燕乡守任上,为当地重温古时燕享之乐而写的。他以诗的形式,用一种生动活泼、亲切传神的方式,表现了燕乡守与当地人民欢宴鼓舞的场景。
首句“胡床玉麈锦囊诗”,描写了宴席上的场景。这里的“胡床”,是当时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椅。“玉麈”,用玉装饰的拂尘,当时为上层人物使用的器具。“锦囊”,织锦的袋子,古人用来装诗稿、文稿,这里借指诗稿。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个宽敞的宴席上,大家手持玉拂尘,手握诗稿,共赋诗歌,一派文化气息浓厚的氛围。“宾主风流此一时”,宾主之间相得益彰,妙趣横生,令人羡慕不已。这句诗强调了这场活动的文化氛围和氛围。
颔联“玳席邀欢酬令节,羽觞湛碧转微漪”,描绘了筵席上的场景。“玳席”,用玳瑁装饰的席子,这里指豪华的筵席。“令节”,指传统节日。“羽觞”,古代的一种酒器,形状像鸟雀之羽。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豪华的筵席上,大家欢快地酬酢,酒杯中倒满了碧绿的酒浆,随着杯中的酒浆晃动,水面泛起微微涟漪。
颈联“绮罗围外香风远,弦管声中漏刻迟”,继续描绘宴会的场景。“绮罗围”,指华丽的帷帐。“香风远”,形容香气四溢的氛围。“弦管”,指乐器。“漏刻”,古代计时工具,这里指夜深了。这句诗的意思是:帷帐之外,香气四溢;夜深了,宴席上的音乐还在继续。这样的描述渲染出了一派豪华热闹的场面。
最后两句“莫道兰亭已陈迹,胜游端复嗣芳规。” “兰亭”是古地名,在今浙江绍兴附近的兰亭石滩。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王羲之与当时社会名流谢安、孙绰等41人宴集于此地,曲水流觞,诗书为宴。此事对后世影响颇大。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说兰亭旧事业已成为历史陈迹,此次出游,还是要继承和延续燕享之乐的美好传统。这是对当地人民的激励和鼓舞,也是对自身工作的肯定和赞扬。
整首诗以生动活泼、亲切传神的方式表现了宴会的场景,充满了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和担当,以及对当地人民的激励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