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再次陆子高韵奉寄》宋陈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造

《再次陆子高韵奉寄》原文

孰能不书帷,潜心如仲舒。

没没视息间,饱食仍怀居。

纷华或交战,进修顾趦趄。

屹立视侪辈,未脱同队鱼。

欲耕我无由,生计付束书。

推卷了无得,每嗟吾负渠。

日月驹隙过,持事犹姑徐。

衰晚时用少,倖直女骂予。

拙怜官路涩,贫觉交情疎。

沈沈王侯宅,进步终踟蹰。

所悲名不称,暇计家无储。

一官劣自庇,晋如复摧如。

犂头足膏泽,良田本榛墟。

洪钟忍不扣,妙意谁为纾。

纤缺间众美,狐裘羔为裾。

而我空无有,一馈九叹余。

眼中今士龙,才业世舍诸。

椽笔将精骑,诗来真捣虚。

陈前眩锦绣,论报乏瑶琚。

应以巴人歌,跼蹐疑见祛。

逝将卖书去,近君营田闾。

更仆怀韦编,课儿肩竹舆。

有志竟未酬,南睇几欷歔。

爱我宁恶石,非子而谁与。

江山怅路长,冰雪迫岁除。

临风歌归去,平日赋遂初。

块处念离索,文公思乐胥。

寄语识自警,仆夫行膏车。

现代文赏析、翻译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寄给陆子高的,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陈造是一个有着深厚学识和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孰能不书帷,潜心如仲舒。”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他像仲舒一样潜心于学问之中,不遗余力地追求知识。

颔联“没没视息间,饱食仍怀居。”描绘了诗人生活困苦,虽然食饱衣暖,但仍然面临着生活的问题和困境。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的不满。他觉得自己就像是被压在重重的石头下的小草,虽然挣扎着向上生长,但仍然无法摆脱困境。他渴望能够像那些有才能的人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他感谢友人给他写信,向他倾诉心中的烦恼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和关爱。他希望能够得到友人的鼓励和支持,也希望友人能够快乐幸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自己的自嘲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译文:

谁能不拿起笔墨纸砚去读书学习呢?我像董仲舒一样潜心于学问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一边充实一边仍然要想想生活的情况。那些奢华荣华的景象有时候交战于心中;做事情稍有不进步则停滞不前的感觉反而不小;他人已坚实前进一步之时我我仍然在那里彷徨踟蹰着呢?你懂得这是身居人间的尘世种种责任务的本体无可选择远离他物超越的修道中多少甘苦之乐吧!此去长别何日回转还是未知的难说的事!我现在身体衰弱难以出仕;因而面对时事能以微词寄意文章而求安身立命!倘若拙劣的官宦生涯真的到了尽头;贫病交加的生活就会更觉凄凉难耐了。我渴望能够像那些有才能的人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

我感到悲伤的是名声与实际不相称;无暇顾及家中储备的粮食不多。一个官职卑微的人怎么能自保呢?就像晋国大夫范宣子所说的那样;官职再高也还是贫穷啊!我在农田里看到被耕耘过的土地就像润泽过的田地一样;良田本来的样子就像丛生的草木一样荒芜贫瘠。正如钟嵘所言:“人生就像敲钟一样;要有一定的节制。”但我却忍受不了这种敲击声;这妙不可言的诗意谁来为我抒发呢?我的内心空虚无所有;就像一根纤细的绳子和缺口的器物一样;美好的事物都难以得到;就像狐狸皮上的毛皮和羔羊身上的皮毛一样珍贵。而我却一无所有;只能发出九歌时的叹息和哀叹罢了!

在我的眼中现在的人都像龙一样有才华;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得到重用。你拿起笔墨纸砚去写作诗歌吧;你的诗歌真的能够打动人心!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文章;用美好的言辞来表达情感吧!可惜的是我贫穷且交情浅薄没人愿意与我共赴危难相互照顾吧!于是怀揣着一丝丝悲伤无奈只能等待一切尘世的境遇过去了。多么希望你能够继续寄书或通过邮筒传信问候我吧!愿那些见多识广的人们能够在面临仕途时的仕途转轴的弯转而对责任分析而又不变思想上的宗旨而警惕自己!希望我的真诚可以感动天地!没有你还有谁与我相与呢?想到这些我不由得感到悲伤;想到我们之间的距离很远很远;而这时已经接近年底了。我站在风中唱着离别的歌曲;回忆着以前的往事。我感到孤独寂寞;就像文公思乐一样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就请你告诉他们自己要自觉而谨慎为好啊!如果不理解的话一定会自作自受自己酿成的苦果只能自己去背负自己哦而糊涂自拔走向迷惑却追悔莫及的事情不止一桩而这样怨恨怨得了谁啊!如果我们能够在大雪封山之时挤挤而忙乱碌置买耕牛抛手农具时相聚在一起岂不快哉!你如果觉得我的诗还可以的话就收着吧!这是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哦不是写给你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