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游山阳十首其一》宋陈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造

《游山阳十首其一》原文

会看亭下水涵空,菡萏香中理钓筒。

北道主人吾有托,不应独飨北窗风。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站在亭子边,俯瞰下面的湖面,涵纳天宇,碧波荡漾。荷花香气中,我整理着钓筒。北方的主人,把山阳托给我照料,不会独自享受北窗的清风。

赏析:

此诗首句写山阳亭子的高敞,会看二字,显然是表达一种欣喜和满意的情感。这里并不是说亭子本身高敞,而是所站的地方,能看见如此美妙的景色。涵空二字,兼言其高,以空中之水,衬托其亭之高。

第二句写山阳的荷花香中,自己理竿垂钓的情景。荷香既是实景,又可引申为官场中清净自适的气氛。古人官场清谈,多以荷香为比照,故香字与政治关系密切,如陶渊明所谓世外桃源中人居环境之美,生活情趣之雅,其中就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荷叶池塘。在这里,“香”是钓翁之意不在鱼,“只钓人间名利情”。此句一个理字,也表明诗人对自己所在的环境满意,而能超尘脱俗。

三、四句用事和对句作结,意脉不断。由于前两句用荷香和钓筒做了出色渲染,故结句虽出以旷达之笔,亦不流于狂傲。诗人说北道主人吾有托,这表明他如庄子所言“适千里者托粮于道路”之意,委婉而得。而且表达了一种把世间荣辱都放在山水之间的哲理思考,超凡而不忘世务,自有真趣。由于得妙结句云云,意味尽态翻篇出人意表。由此也可以看到作者思维跳跃性之大和“功夫在诗之外”的一种文学境界。

综观这首诗的前两句所写环境,“空”、“涵空”,都有天高地阔之意境。“水涵空”,对浩淼湖水多方面的内涵有所寄寓和外溢,而这内涵的外溢与上述天地之“空”,正有关系。“会看”二字透露了一种洒脱不羁、何任自然的襟怀气度。“菡萏香中”是说泛游于荷香四溢的碧波之中,“菡萏香”亦兼言“采莲子”的意思在内。“理钓筒”,谓游钓于莲梗之间或取钩饵于波下也。“钓筒”一称古而有之。由荷香至理钓筒(不特兴至之句可领略这之间的风致)语势也极为流转自适。“北道主人吾有托”活画出此中山阳为己所得之物的自得之意以及绝不敷衍迁就的傲岸之情。而且因有所得而有寄托之说:“吾有托”与下文的“不应独享”合看便知自得其乐而又推重对方之意态。不妨说这两句有故作风雅和硬题发挥的成分在内。“北窗风”是语带双关。正因为北窗好风在握(可以比拟清洁廉洁、宽舒自如之意),才有可能任凭秋风吹过,显得云淡风清;亦即超尘拔俗之意境所在也。陈造是一位怀有豪情壮志的人。其所以投闲置散而漫游山阳者,也正是为了伺察风色,“随时可以择去留”(山阳赋),此诗也可以作如是观。“吾有托”、“不应独享”和“应自乐”(九日集作“与客携壶乐未休”句),相互呼应、停匀和稳落之致令人体会到后来集成的元茶经序之类的自然雕告也是一种逢迎别人交口的险运无真诚胸襟虽面对肯关肠之日所以逞天伐之地往往聚然殆费的张保《愤獭檄》(三四载愧慰庭轲赴船顶钞半委萧斋半付酒家矣)等文字所不可企及者何止万万也!此诗的结句颇有意味。“不应独飨”,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和一腔傲骨的表现。但结笔终不离“北窗风”三字之故作旷达语也。因此最后又以东坡那般神明活现自会化育他人的上佳作为一反衬且置之以流水可淡、诗家胜负如何成妄话的前题之下:倘非斯人一醉、无与为邻的话。总之不致落入他人窠臼之中了。从艺术手法上看(因为这原是一首七绝),“涵空”、“会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