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次韵恩平郡王》宋史浩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史浩

《次韵恩平郡王》原文

彤庭秋晚宴,和气与春同。

寿酒千钟绿,宫化万叠红。

金羁鸾仗底,赤舄玉阶中。

归路闻人语,关雎诵国风。

现代文赏析、翻译

原诗写的是诗人在中秋庆功时宴会的场面,有春天的和气,有美酒千钟,有歌舞升平,有宴席华贵,然而作者并不满足于对这种场面的一般描写,而是另辟蹊径,在更深的一层意义上揭示宴会的精神实质。诗中出现了许多典故和象征。

首联即写宴会。“彤庭秋晚宴,和气与春同。”这两句说朝廷在秋天举行盛宴,和暖的春天气息弥漫在宴会之中。彤庭即皇宫,此处以宫庭拟人化,不仅指宫庭本身,而且指其中住的人——皇帝。“和气”二字象征君主仁慈,与春意一样是天地间流行的正气。

颔联写宴会上的美酒、歌舞、玉阶、鸾仗等。“寿酒千钟绿”,钟即以酒勺量酒,千钟绿是千杯绿色的美酒。“宫化万叠红”,是说歌舞所到之处,周围的红色花朵化成了万道红光。这一联写出了宴会的热烈景象和歌舞升平的气氛。

颈联上句用周代乐歌《关雎》之典,“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这里是说大内歌舞的乐歌传播四方,下句用汉代故事,据《史记·孝武本纪》载,汉武帝立柏梁台,上建神仙宝器,“舒秘祝之语,陈上帝之宝物……公玉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还为天就。’五月献太一五铢钱,及集图之宝玉杯……”作者借玉阶、鸾仗借指皇帝的宝座,“赤舄玉阶中”是说群臣都纷纷聚集到皇帝座前。这一联以典入诗,既表现了宴会的隆重和皇帝的尊严,又把君臣关系写得亲密无间。

尾联写诗人回到家中听到人们赞扬宴会的歌声,家家传唱“关关睢鸠”,这是称颂朝廷制定春酒的德政。据《韩诗遗训》,淳于髡问狗:“伏日所为食饮何?”答:“饮菽水而加藜藿几微。”(肴馔没有美味。)狗曰:“高祖降跸五年于兹矣,未尝得食此味也。”此乃以汉高祖比皇帝,说明皇帝所饮的酒是常年的盛宴。作者听到人们歌唱“春酒”之政,不禁心花怒放。

全诗写宴会场面不落俗套,写宴会精神风度又富有新意。它通过诗人自己的感官和感受来写宴会实况,表现了作者对皇帝的忠心、对朝廷的颂扬以及自己的喜悦之情。同时,又用“春气”喻君主仁德,“千钟绿”、“万叠红”等充满色彩的词语把宴会写得生机盎然。这些都表现了史浩作为一代名臣诗人的特点。

诗写得情采飞扬,这是由于皇帝恩宠太过,使得诗人心花怒放所致。情真则辞切,语切则意深。此诗极写宴会之盛,但处处在颂圣上下工夫,因而笔势舒卷自如,不露斧凿痕迹。这种绝句写得别有情趣的高手笔法,在史浩诗中不乏其例。

从语言角度看,此诗也有值得玩味之处。史浩一生作诗数千首,名句颇多。“春到三分明镜里,秋来一色乱山重”、“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风光占得无余事,桃李无言一队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这首诗的首句“彤庭秋晚宴”中的“秋晚”二字与末句“归路闻人语”中的“归路”二字和首联、尾联所写的内容息息相关;又尾联前四字也是对整个场面的写照——不论从高空鸟瞰或是从现场观看都离不开“宴”这个核心——“闻人语”,处处都围绕宴会这一中心旋转;句句紧扣题意又不露斧凿痕迹。这一切说明史浩在驾驭语言方面确实达到了绝顶工夫。此外全诗用典贴切自然、形象可感而又符合诗意。这些都使此诗语言显得凝炼而生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