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月逐人来·寿仙翁》宋史浩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史浩

《明月逐人来·寿仙翁》原文

莫嫌春浅。寒威俱敛。阳和至此时方见。木君敷令,把雪霜扫断。要集德星胜伴。

为有仙翁,正尔名喧蕃汉。眉寿比、聃彭更远。兼资勋业,已中双雕箭。清步槐庭影满。

现代文赏析、翻译

明月逐人来·寿仙翁

史浩

莫嫌春浅,寒威俱敛,阳和至此时方见。木君敷令,把雪霜扫断。要集德星胜伴。为有仙翁,正尔名喧蕃汉。眉寿比、聃彭更远。兼资勋业,已中双雕箭。清步槐庭影满。

宋代词人借古人酒杯,抒发忠孝情怀,作品《明月逐人来·寿仙翁》即是一例。作者通过这首词恭贺仙人般的道家老人的寿诞,并表达对有为之士的赞许。上片用温馨的笔触对老人进行赞扬和祝福;下片以仙翁槐庭瑞气满盈的情景作结,给人以充满祥瑞之气的美感享受。

词人在首句点明时节之后,即以温馨的笔触对老人进行赞扬和祝福。这里“莫嫌”与“阳和”两词用得比较精妙。“莫嫌春浅”,是用对比方式说明春天因前冬未曾下雪而显得有些晚,因而称其浅。然而在今天却不是这样,春意不浅,到处是生机勃勃,隐含着春意盎然、一派喜庆的气氛。“阳和”句是说阳光在此时就显得重要了。道教以天道泰平、长享富贵而归终极于“长生”之道。此处便是劝人为善,“积善之家,必有阴庇。”所以这“阳和”四句是充满喜庆色彩的文字,使读者能分享老人的这份温暖。此外,据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中王母授韩元英之说:“二子不畏寒威之严,坚守药炉直至春来,阴气已消,阳和渐至”,以至丹炉开放,灵芝现瑞,“由是仙阶有加。”此处史浩以王母的神话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自比,对老人的勤劳、刻苦精神表示赞赏。于是笔锋一转:“木君敷令,把雪霜扫断。”由于老人的仙气已布,自然界也变得美好和谐了。“要集德星胜伴”,即聚集一群福寿吉祥之人共为寿星。在仙翁身边还要聚集一群飞舞的小仙伎歌功颂德呢!古人迷信好以神灵瑞气附会人或物给人带来好心情,产生“以神道设教”的某种作用。此句也符合古代习俗给老人祝寿的一种方式。

下片以仙翁槐庭瑞气满盈的情景作结,给人以充满祥瑞之气的美感享受。“眉寿比、聃彭更远”,是说老人的寿命已经远远超过古代著名的长寿老人彭祖之辈了。《庄子·刻意》篇载:“老聃之弟子曰项頞者,其年长于孔子二十岁……曰:其为人也,目击而道终矣。”“聃”即老聃即老莱子,传说他曾修道成仙;后人又附会他的后代为彭祖。而“兼资勋业”一句则是指老人有才有德而给予褒奖。“清步槐庭影满”,则是以槐树之茂密衬托老人德高望重、受人景仰。史浩在此词中不直言仙翁的功业而用“槐庭影满”来表达。实含比兴之意、藏而不露的情致是颇有艺术魅力的。史浩虽未注明这首词乃祝寿之作;然就老人在位为民做主的形象分析当无疑案。清代黄升在《花庵词选》中将此词称作史浩的名篇,可以说虽没有标举原题“寿仙翁”。仍不足以妨碍这是一篇为群众祝福求祥瑞溢美的词篇之美丑由此也就荡漾而定了。(张耕)。

总体评价 这支曲在神道上编织福善天仙配合画面只是铺叙恭祝神仙老人寿命恒久远的构想途径;比较曲折一点的希望受寿添禧的小儿女插场描述,体现“淳熙丙戌三峰居士六十周琼之术益神明如”吉祥因由的实际贺寿做法更多。(布日俄·宁禄嘉仁),两种片断材料可以说都会激起当时的俗文学方面的歌吹(演奏音乐,作伴词唱歌),但是它们都不足以与这支曲子相比美。(布日俄·宁禄嘉仁)。

史浩这首词是恭祝仙人般的道家老人的寿诞之作。作者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来为仙人老人祝寿,把读者带进一个缥缈神奇的境界,形象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