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洞仙歌·茉莉花》宋史浩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史浩

《洞仙歌·茉莉花》原文

琼肌太白,浅著鹅黄罩。金缕檀心更天巧。算同时、虽有似火红榴,争比得、淡妆伊家轻妙。

兴来清赏处,无限真香,可惜生教生闽峤。这消息、纵使移向蒸沈,终不似凭栏,披襟一笑。若归去长安诧标容,单道胜、酴醿水仙风貌。

现代文赏析、翻译

茉莉花

琼脂般肌肤,浅黄色花瓣裹身。檀木心花瓣更显天工巧夺,想这茉莉与火红的石榴花同时开放,然而石榴虽美,却怎比得上那茉莉淡雅风姿。

心生赏花之兴,花香无限,只可惜生于福建山岭,若能移栽到江南水乡,或能登临庭前栏杆。在长安如归时,当与花谈笑风生,只有茉莉之花香,才是百花之冠。

这首词咏茉莉花,也正是对茉莉花的高洁气质的赞歌。茉莉的芳香淡雅与众不同,使人感觉到词人对这种花的欣赏与爱怜。同时,词人也流露出对茉莉所处环境的些微遗憾之情——生长在远离繁华之地,似乎不能尽显其花之风华。然而词人却并没有因此而否定茉莉花的品质,反而对其寄予了深深的期望——归去长安,与众多名花争艳。这正是词人豁达胸襟的体现,他既欣赏茉莉的独特之美,也懂得欣赏其与众不同的品格。

在宋代词人中,咏茉莉花的并不多见。这不仅是因为茉莉花的品种较为稀少,而且其香也并不浓郁,因而为数不多的词人并未能完全欣赏到它的美丽与芳香。但是史浩却能够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写展现出茉莉花的神韵和气质。在他的笔下,茉莉花仿佛是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不仅让人感叹其美丽动人,更让人感受到其高洁气质和独特魅力。

现代译文:

茉莉花色如琼脂白玉,浅浅的鹅黄覆盖其上。檀木心花瓣更显天工巧夺,同时开放的火红石榴花虽艳丽照人,但怎比得上这淡妆伊家的轻妙风姿。

心生赏花之兴来到此处,无限真香扑面而来。可惜生于远离繁华之地,若能移栽到江南水乡,或许能在登临庭前栏杆之时展现芳华。若能归去长安与众多名花争艳,只说那酴醿水仙的风貌,胜过它们。

全词采用拟人手法,花人格,句句写茉莉花貌,字字拟花品性,成功地塑造了茉莉花的精彩形象。其次刚和柔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后赞赏白茉莉卓异不凡的美更加凸现茉莉独特的性格风采及个性风采上。“逾岳阳婆别驾苗(b11j校合》指出”醉吟喜唐有兵退百不知疏往姓兀铢菲收拾颓阀秦汉邦】。【?其间一首刻王弇州手墨把曹梅岑许为大懒。“殆所谓江北清新继二浙诸家而起者乎!”上阕赞此茉莉太白光润脂粉气(借美人色泽来写茉莉花的花瓣色彩)绰约体态神韵.都是玉人的体态风度.但其中也流露了作者的遗憾和惋惜之情.下阕头三句连用三个”不如”,都是反常道而行.起调不凡.至”尽向”,“纵使”始回归正意.但其中仍有不甘雌伏之意.这种”不择细事”的精神.在“诗”中是不多见的.所以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史浩《洞仙歌》咏茉莉词云云(指上阕),词品不高之最也。”批评是很公正的.但如用现代的话来说.这首词却是颇有“现代派”色彩的.在清丽闲婉之外、似乎可嗅到一股浓郁的清芬之气横溢其间.使全词意韵显得非常可爱诱人。这样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作者深切的人性理解和深远的审美眼光,足可值得引起我们深长的欣赏和思考的余地。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