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庚
倚遍阑干更漏长,矛髭捻断为诗忙。
清分梅影夜宜月,寒入雁声天正霜。
怀古顿吴孤客恨,追欢难忆少年狂。
读书窗下篝灯坐,一卷离骚一篆香。
寒夜即事
宋 黄庚
倚遍阑干更漏长,矛髭捻断为诗忙。
清分梅影夜宜月,寒入雁声天正霜。
怀古顿生孤客恨,追欢忆得少年狂。
读书窗下篝灯坐,一卷离骚一篆香。
在寒夜里,诗人独卧空床,面对如水的月光,辗转反侧,愁思难眠。倚遍栏杆,夜深漏长,诗人捻断髭须,苦思冥想,为了诗的创作。在清雅的梅影里,夜色与月光交相宜人,正是读书作诗的最佳时刻。远处传来雁的叫声,更增凄寒之感。客中独卧,不禁顿生孤寂愁恨;昔日追欢,现在却忆不起少年的狂傲了。深夜窗下点起灯烛,手捧《离骚》,朗读品味,袅袅篆香,融融光阴。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联“更漏长”隐含了悲秋的愁绪,国乱家贫诗人不愁吃穿,而长夜不眠,愁思难遣,愁肠百结。颔联“清分梅影”是静态描写,“寒入雁声”是动态描写。颈联中“怀古”暗指往事已成空追忆。尾联中“读书窗下篝灯坐”是静态描写,“一卷离骚一篆香”是动态描写。动静相配,相得益彰。此外还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从“怀古顿生孤客恨”的怅惘中可看出诗人的抱负及被压抑不遇之情。“一卷离骚一篆香”体现出诗人对于羁旅生涯的倦怠和无奈。古人词有云:“独自凄凉独自伤,此情惟有离骚谙。”还有人在离别之际点香品茗独酌吟唱:“文君散发咏离骚。”这样的情感只有离骚才能真正诠释出来。最后“读书窗下篝灯坐”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泄,在这种氛围中燃烛点香读书可以消磨时光也平复了诗人愁苦的心情。此诗体现了诗人善于感受、善于体验生活、善于捕捉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现代文译文如下:在寒冷的夜晚,我倚靠栏杆,长长的更漏催我难眠。愁得我捻断胡须,为了写诗我思绪万千。月光如水照在梅花上,我静静地看书。听着远去的雁叫声,更增添了凄凉。独居他乡的我有了客愁,而往日的欢乐回忆又让我想起了曾经的狂傲青年时分。熄灯坐在书窗下苦读,书中有屈原《离骚》,伴随着香篆燃烧香气氤氲之中吟咏。 这是一首景丽情苦之诗,用真挚情感和精细物象构成意象营造意境诗韵美感幽雅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