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庚
兰若分清隐,秋窗饱看山。
风霜双鬓老,天地一身间。
拄杖穿云去,吟囊贮月还。
诗成谁与语,时访竹林间。
赠葛秋岩时寓能仁兰若
古寺深藏绿野中,能仁秋色静无风。 山光倒影供吟笔,木叶微脱露松公。 杖履逍遥云外寺,葛巾从容月下门。 诗成独向溪头宿,应有幽人梦里魂。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寺庙环境优美的图画。这是一首从山的生动气韵中发现秋光的时序,留恋住山林物景渐渐秋暮和超越一人“凡近心气”,热烈在想象自由无羁情景的山水诗歌。“木叶微脱露松公”。大概让人心头顿生增添伤感和。“溪边静卧数十里。莲花流水清见沙”。寥寥几笔写出了人间俗扰全无的山林环境之清幽了,更其写出诗人放下一切时情境的释然心态了。人间情怀(即使是一种好的情怀)是需要外在的热闹去渲染的,入山情怀则尽在动静相宜的自然流露中就心满意足了。“时访竹林间”,通由前面渲染的环境入眼何处不“竹林”,就不再有问的必要了。“诗成谁与语?”。完全达到了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的境地:“暮从碧山下,世界无人行。相醉言语中,少于别时觉”的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了。
诗中“静”、“供”、“月”、“还”等字词,用得巧妙而贴切。颔联、颈联两个句子,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语序也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毫无斧凿痕迹。语言平实而意境幽远,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幽美异常的环境中,但已读之而无隔膜之感,故而令人称绝。诗的意趣还随读者的情绪“动”貌而显形于笔端,因此艺术感染力也就更强烈而真切了。宋代文人“秋气”的感慨往往和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绪交织在一起,这正是宋代文人特有的情绪。黄庚这首诗也正如此。
黄庚的诗作,以反映山林田园生活为主,风格自然清新,意境幽远明净,富于情趣和理趣。在宋诗中颇具一格。此诗所写景物如山、树、风、霜、云、月等处,看似寻常实则大都经过认真挑选和安排组合的文字、句子几乎无不入妙。然而也不能掩盖它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山林气息。但给人的感受仍是高远之处不易为世人所达到。可以说宋诗“理趣”,对追求隐逸者常能得心应手。宋诗的高雅别致是鉴赏宋诗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此诗末句还暗含一种谦退虚心、好学不倦的精神在内,颇有见地,也颇耐寻味。现代人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境界在快节奏喧嚣的今天颇为重要和必要,但不一定都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