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罗洪先
玉帛会明堂,丹青入大常。
重经门下省,应识殿中香。
制锦怜奇彩,垂裳多宠光。
凤池行视草,螺渚有甘棠。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赠庐陵翁明府入觐
明代的罗洪先
玉帛会明堂,丹青入大常。 重经门下省,应识殿中香。 制锦怜奇彩,垂裳多宠光。 凤池行视草,螺渚有甘棠。
这首诗是作者送友人入京时所作,从诗中可以看出庐陵县有位好县令,他在治理县政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罗洪先在诗中运用典故和前人的诗句来赞美友人。他希望友人能成为凤池中出类拔萃的官员,能像那位爱惜百姓的庐陵好县令一样,使自己的辖区内长满甘棠树。
罗洪先作为一位进士及第者,诗中的“玉帛会明堂”与“制锦”均比喻入朝为官。“重经门下省”是说入京后应熟悉朝廷之事。“殿中香”典出《汉武故事》,汉武帝尝置群臣于宫殿阶上,使诸美人乘辇,载以华辇,游于后宫,登殿,香气飘然。“凤池”典出《南史》,中书省中有凤池。“螺渚”即螺洲,在庐陵县(今吉安市)城东龙洲尾畔。所以全诗大致可以理解为庐陵有个好父母官向京城上进赴受皇帝器重的为清流。“行视草”《云烟过眼录》记载丁用淳夜梦一书生于象外之上高瞻阔视国体名实之数矣或曰这是预示你将来入朝会做到类似这样的工作。此句表明作者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
这首诗通篇都是赞美庐陵县令的佳句,罗洪先借此表达了与友人相别的惜别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中充满了古代的礼仪与文化气氛。诗人的字斟句酌之中也体现了其深深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期许。这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怀与祝愿。从这简单的几句话中,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位文人志士的风采,对公正与责任有着深深的理解和执着追求。
今人对古诗的解读通常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气、个人情感等复杂因素。尽管古诗的表达方式可能简略甚至含蓄,但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的个人情感来理解其深层含义。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古诗的学习,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故,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