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次康节观物吟》明罗洪先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罗洪先

《次康节观物吟》原文

生地生天别有身,身藏天地岂为贫。

有无不测终何物,动静之间难语人。

寅到戌时观月窟,子连申处起天根。

天根月窟分朝暮,识得未分方是春。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罗洪先的《次康节观物吟》是一首描绘天地万物、人生哲理的诗。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作者对天地、人生、物我之间关系的理解。

首两句“生地生天别有身,身藏天地岂为贫。”中,“生地生天”象征着生命的奇妙和广阔,而“别有身”则表明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之处。这里罗洪先借天地、生命的描绘,寓言式地揭示出个体生命深藏于天地间的意义。他的生命观就是——生命的存在并不仅仅为了贫瘠或被忽视,它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出了天地之间的个体生命的坚韧与强大,唤起人们对于生命的珍视与思考。

“有无不测终何物,动静之间难语人。”这两句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神秘,生命中的有无、动静都是无法预测和掌控的,这就是生命的本质。这两句表达了罗洪先对生命的敬畏和深思,他试图通过这样的描绘让人们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神秘性。

接下来的两句“寅到戌时观月窟,子连申处起天根。”则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宇宙的神秘。“观月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夜空的静谧,“起天根”则象征着宇宙的生生不息和变化的奥秘。这两句以月和天的变化象征生命的变迁,暗示了生命的变化和永恒,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思索。

最后两句“天根月窟分朝暮,识得未分方是春。”这两句总结了前文,也点明了主题——只有理解并接受生命的无常和神秘,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生命的春意。这里,罗洪先通过描绘时间和生命的流转,传达出他对生命的理解和体验——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理解,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和奇妙。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示了罗洪先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宇宙的独特观察。他以简洁明了的意象描绘了生命的流转和天地间的个体生命的坚韧与强大,同时也传达出他对生命的敬畏和思索。他的诗歌表现出了他的深思熟虑、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洞察力。这样的诗篇不仅能引导我们去深入理解生命和世界,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哲理启示。

在现代的语境下,这首诗可能会引发许多对现代生活的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的方式、面对人生变故的态度等是否也应该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层次呢?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不会感到空洞乏味,而是在丰富、有深度的体验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这就是罗洪先诗歌所传达出的现代意义。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