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赠临江守范希远龙图》宋郭祥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郭祥正

《赠临江守范希远龙图》原文

辛鳌 兄弟皆朱绂,双亲未白头。

遭谗虽坎坷,安命亦优游。

雪意饶冬暖,滩声奈客愁。

须君作霖雨,终附济川舟。

现代文赏析、翻译

赠临江守范希元龙图

辛鳌兄弟皆朱绂,双亲未白头。

遭谗虽坎坷,安命亦优游。

雪意饶冬暖,滩声奈客愁。

东君姑赦汝,断岸壖开舟。

古诗《赠临江守范希元龙图》中郭祥正从一种流行的用仙家事来隐喻退隐的诗歌传统中跳出来,用自己的人格风范,展示出一种高洁、自足的精神境界。

首联“辛鳌兄弟皆朱绂,双亲未白头。”诗人对范希远兄弟的仕途平步青云持有一种欣赏的态度,而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双亲都还没有白头,这便意味着范氏一门孝义并重,慎终思远,诗人的这种欣赏之情溢于言表。在封建社会,孝和义被视为重要的美德,特别是孝道,更是贯穿在古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因此,他十分赞赏和羡慕辛鳌兄弟能够恪守孝义并赢得皇上信任。“朱绂”借作“朝廷”、“高官”的象征。“皆”字更凸现出诗人在慨叹自己在科举仕途上不能有所建树的不平之鸣。他需要朱绂(这里用同反对其昏暗政治和恶劣吏治无能为力:人在事败就这你因,“承袭乐乐肥”,暂时去寻找一下山水之乐聊以自慰,遂全对由此联翩而来的喜慰气氛:或招一些高贤在农家游乐以访行搜隐图与之议道吟诗聊且当终日的遣愁与借以展示归隐田园与宠辱不惊不咎而表明自已与人旷达放任无求无着恬静而悠闲自在的心境吧!颔联“遭谗虽坎坷,安命亦优游。”流露出这样的情韵。一个“虽”字委婉曲折地传达出诗人被权臣谗毁排挤出朝的不平与愤懑:诗人遭逢乱世可谓“坎坷”命苦了,然他始终能以一种旷达超然的襟怀安贫乐道地面对现实,在田园生活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这便是“安命亦优游”。这里虽有愤世之情,但更多是诗人超尘拔俗的隐逸情趣。它表明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君子襟怀。这一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自然、明白如话;又将诗人不同的心理面貌融为一炉,具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它把诗人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并具有典型意义。它体现了诗人之所以长期隐居于临江农家而不忍离去的原因。这应该说是诗人的一个创举。颈联“雪意饶冬暖,滩声奈客愁。”是写景之作它把一幅风雪送暖、滩声带愁的特有意境和诗人的孤寂之情完美地融为一体:大雪纷飞给大地带来了无限春意(诗中的雪景意在如此)——尽管是冬暖而春天尚不可知(它隐喻社会现实的纷扰)这使诗人不由产生了淡淡的愁绪寒水激滩石其声滔滔然在诗人听来就如向寂寞的旅人倾述自己的苦闷又因其声加剧了旅愁而产生无可奈何的情绪故曰“奈客愁”。一个“饶”字与“奈”字用得极其传神:前者似乎在说大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春意已到而春天并未降临;后者却说本来诗人听此声音就够难受的了偏偏还有那勾人往事、令人愁绪难遣的雪意使诗人陷于更深的忧伤之中这便是句意的转折之处也是景中之情所在诗句便在物我之间徘徊往复使人难以捉摸其中复杂的情绪了。它为上下文的变化与过渡起了极好的桥梁作用。

这首诗虽然写了诗人的遭遇和经历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情绪和思想它所展示的是一种高洁自足的精神境界而不是遁世厌世的意念;它所追求的是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而不是消极避世;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君子襟怀而不是小人行径;它所表现的是一种人格美而不是动物式地逃避苦难或屈服于厄运。“须君作霖雨”为诗眼中的点睛之笔,说明了封建社会的君子往往只是有用之人才有用之地之时从自己起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替国家造福为民众解决患难于是产生了这首充满现实社会战斗气息和深厚的人民性的诗篇。它表明郭祥正虽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