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二十二 陶器坟》宋郭祥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郭祥正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二十二 陶器坟》原文

陶器为棺椁,中庸孰可名。

一丘春草色,两树野松声。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陶器坟:墓穴用陶器制成。古人多用陶器作为墓穴,称之为“陶穴”。古人墓葬中常用的陶器有瓮、盆、碗等,用之埋葬死者。

“中庸孰可名”:这里表达的是在安放陶器之中,人是难以辨识出它们的存在。“孰可名”,就是在似有似无之中感到了遗憾与感伤,略感疑惑之意。“名”,让未知的事情显示于众人眼前似乎可悲了些。通过层层描绘那故去“中庸”的老头生活中的事实:一面是从简单的瓦缶泥土活过,“暗和养白童贫贱”;一面则是一死了之而变得愈来愈无知——“世不知”,“冢木已萧萧”,“惟有春草色,时闻夜犬声”,不见古人。“静无百岁龄,便作千古事。”原来一介陶器“中庸”的老头一转眼成了无形的土块,“谁人知”,不复为人。生死大限谁都逃不过,却又似梦非梦地遗忘了什么。“谁人知”之问句与起句之问“谁制此奇观”一样地直贯终篇,全诗就这样的把陶器坟中的实情如实道来。这“奇观”正是以诗人为心灵的最高理想,一饭未尝忘君之思。看似老于世故,却是对时世莫名的疑问,于虚虚实实之间仍可感到“太平盛世”带来的几分欣喜,从诗句来看,“陶器坟”上的几棵野树春风吹过也倒有声。所以整体来看诗人是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生死,对待生活。

现代文译文:陶器制成坟墓,其中庸之道难以辨识。丘陵上的春草色,夜里有犬声传来。生死大限谁都逃不过,却又似梦非梦地遗忘了什么。无人知晓我的生平事迹,世间也再无我的声音。只有春草依旧在生长,夜里的犬声也依旧在传来。

这首诗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生死、对待生活、对待历史。诗人通过描绘陶器坟中的实情,表达了对时世的疑惑,同时也流露出对太平盛世带来的几分欣喜。诗人的这种态度值得我们深思。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