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寄吉守李献父二首 其二》宋郭祥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郭祥正

《寄吉守李献父二首 其二》原文

昭亭交旧半存亡,只有君家近我乡。

终约月明搥鼓过,贺公须爱李生狂。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寄吉守李献父二首

宋 郭祥正

昭亭交旧半存亡,只有君家近我乡。 终约月明搥鼓过,贺公须爱李生狂。

忆我昔年始入州,绕门蓬艾短应榴。 衣冠济济多前辈,朋友寻寻过细流。 对此青春三载别,忍教白发一生浮。 靖康今日如登岸,欣得三人中自否。 不见过江章老母,忍捐涕泪阿公晓。 晴山历历水汤汤,拟卜邻居近讲堂。 我今归路无多远,却恨相从略较忙。 寄谢吉州李献父,我行须忆友生狂。

这首诗是作者第二次入南康军时寄赠李献父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亲切关怀与诚挚的友谊。“昭亭交旧半存亡”,此句含有半生半熟、半死半生的意思,而半途而废者更是多如牛毛。真乃“乱哄哄你争我斗,全不干些甚么”。诗人孤身一人来到这个地方,吉守李献父还能认得几个交旧之人呢?不过“只有君家近我乡”,我家在福建,他家在安徽;我家为连城,他家为无为,地之相去虽然都很远,但因“只有”二字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而且两人家都是读书人家,“近乡情怯”本是诗家惯见之景,可是偏写得别有情味。“终约月明搥鼓过”,贺铸的《六州歌头》云:“结客占春期。使君高会,曾为发歌吹。待月明归去,绝河沙、知处难期。”此处化用贺铸诗意,表达自己要像侠客一样乘月夜行,访友相聚。“贺公须爱李生狂”,表面是说贺知章也一定喜欢李太白这位狂士,实即自诩也具有李白那样的“绣口锦心”而又“恃才傲物”的狂士情怀和风度。与友人相聚一堂固然值得高兴;然独自一人闯荡江湖而罕逢知己时那一种无可奈何的苦衷却也是一言难尽的。这使得作者的诗作不仅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且更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忆我昔年始入州”,诗人在回忆起自己初次来到南康军时的情景:满目蓬艾、榴花照眼、济济多前辈、寻寻过细流。写来轻松自然、意趣盎然。这实际上是诗人在自言自语地介绍自己怎样来到这里;然而这一切却如同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今日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感。“对此青春三载别”,这里的三年对于作者来说是怎样的三年来呀!既无一日之欢;又逢失志,感极而伤则流露出了诗人的叹息之声和懊丧之情。这句极写牢落之思,以寓悲愤之情;于是老去将至而有客老他乡、弟兄分离的失群之悲“欣得三人中自否”慨叹现今诸公仕进无门也好,遇事多艰也好,然而皆以晚来转好。显然暗喻了在此时此刻却竟仅存三人还留着元丰熙丰之时地方为官的地位(实在暗有所讽)可不免有人真正陷入了八荒离乱的下场而被狼狈携老的情境却是让他分外难过了!这时候,“三人中自否”一句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既是对友人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既含有仕途多舛、宦海沉浮的意思;又含有天下离乱、人命危浅的意味。“不见过江章老母”至“晴山历历水汤汤”六句,作者似乎在坦露自己的内心情怀。当他步出蓝天碧树之时远望着犹如浩浩荡荡翻涌连绵起伏状群群丰润错落之大脉、家家门前新卜涧壑流水叮咚的后厨境胜地(庭成比于负郭也。)原野重重与田野田野秀美的风景抒发了渴望返回农村或暂谋乡村隐官生涯的心情然而在他眼里每一幅美丽的画卷后面却也蕴含着不忍丢弃所在都市纷扰又满怀无尽抱负不得不“都人行乐之处莫我负而逐一朝无一之与从”。勾画出微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