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郭祥正
重华不可见,曾参久为尘。
孝道遂零落,为子吟孤云。
孤云泊南山,山下藏二亲。
孤云自朝夕,坟草几冬春。
悠悠我之思,孤云浩无垠。
注视讵能揽,倾耳那得闻。
音容劳梦想,涕泪濡衣巾。
作亭坟之隅,奚止簠簋陈。
扬名与行道,勉勉期终身。
采彼孤云篇,为子书诸绅。
在宋朝,有一位诗人郭祥正,他以诗寄情,为的是向朋友介绍他所参观的吴子山孤云亭。他描绘了孤云亭的美景,感叹孤云虽是空灵的象征,却也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以“重华不可见,曾参久为尘”开篇,表达了对圣贤的怀念之情。他引用了孔子的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然而,诗人却在此处感叹,曾参这样的孝子也已为尘世所淹没,孝道也随之凋零。接着,诗人又用“为子吟孤云”来表达自己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将孤云比作自己的心情,孤云在南山上漂泊,山下藏着诗人的父母。诗人感叹孤云自早至晚,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地漂泊着,而父母的坟草几度枯荣。这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让诗人感到无尽的孤独和哀伤。
“悠悠我之思,孤云浩无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孤云般无边无际。注视着孤云却无法揽入怀中,倾耳倾听却无法听到回应,这种无奈和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又用“作亭坟之隅”来表达他对朋友的劝勉之意。他希望朋友能够将名声和道义放在心中,努力奋斗以期望终身有所成就。最后,诗人以“采彼孤云篇,为子书诸绅”结尾,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
整首诗以孤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意。诗中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