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采石亭观浪》宋郭祥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郭祥正

《采石亭观浪》原文

洞庭秋高北风起,怒浪排空日光眯。

坐见雪山飞从物外来,地轴天关恐将圮。

移沙裂石失浦溆,群龙呀牙鲸掉尾。

舟人但如鹳鸣垤,咫尺存亡隔千里。

嗟哉至柔物,澒洞安可当。

大禹没已久,巨浸谁为防。

须臾风收浪亦静,嫦娥洗月添寒光。

湘妃妙曲鼓未彻,汨罗之魄云徜徉。

而今君臣正相乐,法弊一一新更张。

监司精明郡县肃,国无忠愤惟循良。

洞庭怪变自出没,回首天边归雁行。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采石亭观浪》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作品。这首诗以洞庭湖的浪涛为题材,通过描绘湖面波涛汹涌、变化莫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首联“洞庭秋高北风起,怒浪排空日光眯”,诗人以洞庭湖的秋色为背景,描绘了湖面浪涛汹涌的景象。秋风高涨,北风呼啸,浪涛排空而上,日光眩目。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浪涛的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坐见雪山飞从物外来,地轴天关恐将圮”,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浪涛的威势。在诗人眼中,浪涛如同雪山飞来,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仿佛要撼动地轴天关。这里的“恐将圮”三字,既有对浪涛力量的恐惧,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颈联“移沙裂石失浦溆,群龙呀牙鲸掉尾”,诗人用移沙裂石、群龙掉尾等夸张的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浪涛的破坏力。沙子、石头都被移动、分裂,原本的河岸、港口都失去了。群龙在这里被比作浪涛中的巨大水兽,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和摆动如同鲸鱼的尾巴。这里既体现了浪涛的力量之大,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破坏力的惊叹。

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继续描绘浪涛的形象,表现其时而像群鸟飞腾、时而像千里之外的风沙突起,进一步体现了洞庭湖波涛汹涌、变化莫测的特点。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在尾联中,诗人描绘了浪涛平息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弊病的逐渐消除和忠臣义士的涌现,寄托了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洞庭湖波涛汹涌、变化莫测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期望。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