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郭祥正
仙翁得仙二千载,沧海变田田变海。
浮丘却接番禺西,鐏迹蒿痕至今在。
朱明之门敲不应,荆榛满地谁重兴。
史君举意要卜筑,楼观矗云如化城。
李白骑鲸下蓬岛,嫦娥洗月来沧溟。
相逢且劝百壶酒,蟠桃结实何时成。
史君自有神仙骨,往往前身寻旧物。
手探树穴求玉环,肩拍洪崖犹彷佛。
更提椽笔挥长篇,至理直欲追玄元。
行当跨凤返金阙,回首番禺空紫烟。
浮丘观
宋 郭祥正
仙翁得仙二千载,沧海桑田复变迁。 浮丘一去难重寻,遗迹荒凉至今存。 夏日炎炎人不见,苔封门户铜铺坚。 叩门无应空拜伏,侧足径穿仍复还。 荆棘满地迷行径,但见高楼矗云端。 如逢神仙列星宿,笑酌仙酒歌醉酣。 大篇长章尽雄健,理到语精妙难见。 或能跨鹤归飞天,追游往事空留连。 此诗是一首描绘古观遗迹的诗作,通过对浮丘观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神仙传说的向往之情。
首联“仙翁得仙二千载,沧海桑田复变迁。”诗人以仙翁自喻,表达了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短暂和时间的永恒的主题。“沧海桑田复变迁”一句,借用成语,形容世事变迁巨大,用在这里,既突出了时间的漫长,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颔联“浮丘一去难重寻,遗迹荒凉至今存。”诗人以浮丘观遗迹的荒凉与得仙的传说相对比,表达了对神仙传说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难重寻”表达了历史变迁的巨大和人的渺小。“至今存”三字突出了遗迹的存在,也暗示了诗人对古迹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颈联“夏日炎炎人不见,苔封门户铜铺坚。”诗人描绘了一幅夏日寂静的古观景象,突出了古观的荒凉和历史的沧桑。“人不见”表达了古观少有人来,“苔封”则突出了古观的荒凉,“铜铺坚”则表现了古观的古老。
尾联“大篇长章尽雄健,理到语精妙难见。”诗人以评价诗歌的高标准评价了浮丘观的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大篇长章”表现了诗歌的气势和篇幅,“尽雄健”表现了诗歌的气势和风格,“理到语精”表现了诗歌的艺术特点,“妙难见”则突出了诗歌的艺术难度。最后,诗人又描绘了一个与神仙传说的诗歌情景“或能跨鹤归飞天,追游往事空留连。”既表达了对历史的留恋和对神仙传说的向往,也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以古观遗迹为题材,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绘和对神仙传说的向往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传说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气势雄健,理到语精,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