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郭祥正
花开供蜜叶禁霜,老柏乔松气亦降。
未遇李聃谁爱惜,柘塘西院碧油幢。
院庭桧树
宋 郭祥正
花开供蜜叶禁霜,老柏乔松气亦降。
未遇李聃谁爱惜,柘塘西院碧油幢。
在繁忙的都市中,能有这样一片静谧的庭院,是很难得的。庭中那两棵古桧树,已经活了千年以上,仍然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初春那嫩芽还未尝,不须怎么瞻顾。初夏又依稀可以嗅得沁人的馨香;不必吩咐准备晚上的夜餐;在这里也只有洗净了自己的衣服后。依靠台子欣赏对那一片的翠荫而已.是啊。春天的盛开并不是为了献给蝇营蜂事。硕果满树的红硕并不关雨垂青于院角的那颗松柏.也不是一种苛求;把人们的喜悦挂在枝头是多么不明智。这时我想起裴头陀庭院里的西松:“偃卧地上而不为人取者。巢居鹤息也。”让人间浮燥之心不得沾身可以知道杜光庭,这种人还不少。前边的一排古老的柏树,西风凄紧的时候仍然倔强的吐绿,那是可以看作社会的一部分;它能任由你的顽皮爬上树梢去偷折冬天的花蕾。古桧所发淡淡的香气随着微风降落进院子时令人感觉.在这里让人顿时感觉清神爽气!清寒过后的大晴天更不用说:像天上的碧油幢一样照耀在庭前空地。宋代一些词家最善比拟,但是这桧树是无知的物事,又何尝能领略到这种心思呢?
词人首先抓住庭中两棵古桧的特征加以描绘。“花开供蜜,叶禁霜”,起句极写其花之盛开,次句写其经冬不凋。“老柏”“乔松”,写柏树不老不新,取其耐看。“气亦降”是说柏树经冬不凋,春风吹送花香,给人以生气勃勃之感。虽是物事,却能给人以生活的启示,这是咏物诗的写法。“未遇李聃谁爱惜?”这是反问的句式,表达的意思是:庭前的古桧树没有人爱惜,是因为它还没有遇到李聃。这里并不是说李聃是爱惜古桧树的唯一人物,也并非是说古桧树是天下稀有难得的珍宝;而是说只有像李聃那样的圣人才能识得庭中古桧的内在价值之所在。这古桧树的千年终不凋零的品格与功业,只有像他那样的圣人才能深知其奥妙所在。“柘塘西院碧油幢”一句以“柘塘”代指庭院,“西院”点明庭院的位置,“碧油幢”则是指古桧树。词人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但留下的这一片翠荫却是令人流连不已的。
这首诗的题材内容虽较为寻常,但是咏物诗贵在“以小见大”,它要求作者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并从中托出作者的情怀和意绪。这首小诗从庭院的古桧写到李聃、柘塘、碧油幢等意象,寄寓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在纷扰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好事物,而当自己静下心来时又倍感它的可贵;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时,也寄寓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慨。这些内涵丰富的寓意都蕴含在咏物之中。所以这首小诗虽然语言质朴无华却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