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忆小子鼎》宋郭祥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郭祥正

《忆小子鼎》原文

元朝别家去,音信隔三春。

读易应终卷,端居莫患贫。

定交疏燕雀,养节慕松筠。

冤狱何时辨,思儿泪满巾。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忆小子鼎》是宋朝诗人郭祥正的一首诗。此诗中,诗人对远方的小子鼎表达了他的思念和关心。这首诗不仅仅是思念儿子的情感流露,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忧虑。

首联“元朝别家去,音信隔三春。”描绘了诗人与儿子分别的情景,表达了长久别离的思念之情。“音信隔三春”既说明了离别的久远,也暗示了诗人在等待儿子的消息。

“读易应终卷,端居莫患贫。”颔联写诗人的生活状态,他闲居在家,研读易经,不求富贵,安贫乐道。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品质。

“定交疏燕雀,养节慕松筠。”颈联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交友比作燕雀,言其浅薄;将品节比作松竹,表达了对儿子品行的期望和赞美。这也表现了诗人对儿子的关注和期待。

“冤狱何时辨,思儿泪满巾。”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痛苦。他期盼社会能够公正地处理冤狱,同时对远在儿子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诗以思念儿子为主线,通过描绘诗人与儿子的别离、生活状态、品行期望以及对社会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中流露出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公正、品节、安贫乐道等价值观的追求。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以下是这首诗的现代文译文:

回忆起那个元朝离家的日子, 音信隔了三个春天。 我研读易经直至卷末, 闲居在家莫怕贫穷。 交友应疏远那些燕雀之辈, 品节应像松竹般高尚。 何时能辨清冤狱真相, 念及儿子,泪湿衣巾。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