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郭祥正
有唐三百年,绝出阳冰篆。
最怜怡亭序,笔画兼众善。
磨崖深云间,人迹到应鲜。
亦如大君子,隐晦久而显。
裂素印麝煤,字字未讹舛。
冰冻垂瓦石,犀尖利刀剸。
连环不可解,虬尾勇自卷。
谁云模以刻,曾是玉工碾。
铭辞志尤宏,云翼待风展。
琳琅谐八音,雅重参二典。
英豪逢一时,江山供广宴。
遗踪逐飞鸟,旧址没榛藓。
良朋信稀遇,古兴浩难遣。
吾宋垂百年,教化固非浅。
人人擅文翰,比唐殊媚软。
作诗聊自惊,中道尚可勉。
好的,以下是我对《观怡亭序铭》的赏析:
这首诗中,诗人郭祥正通过赞扬唐代的怡亭序这篇铭文的笔墨精湛,表现出唐代的文章功力和文人之风采。其中所描写的磨崖深云间的刻字情景,令人感叹。也赞扬了宋代的文化教化已经超过了唐代,同时感叹世人的诗歌功力虽然无法与唐代相提并论,但是人们仍应坚持不懈地努力,从中获取人生的真谛。
现代文译文如下:
怡亭序这篇铭文在唐代的流传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磨砺和雕刻,使得其字迹深嵌在崖壁上,至今仍然难以被人轻易磨灭。当我来到怡亭时,看到那些用素纸、麝煤等材料制成的印章,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见,没有丝毫的错误和讹误。那些冰冻的石头上,垂下的瓦石和犀牛角尖所制成的刀具,都难以将字迹刻错。那些连环般的铭文,像虬龙的尾巴一样勇猛自卷,谁说它只能用刻刀来雕刻呢?曾经有一位玉工用它来碾磨玉石。
铭辞的志向尤为宏大,就像云翼等待风的吹拂而展开一样。它像琳琅一样和谐动听,像雅乐一样庄重典雅。在怡亭中,英豪们相逢,江山供给了盛大的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怡亭的遗迹逐渐被飞鸟所覆盖,旧址上也长满了杂草和藓苔。良朋知己是如此的稀少难得,古人的遗风浩荡难以消遣。
到了我所在的宋朝已经历经百年,教化之深厚已非浅薄可比。人人擅长文翰,与唐代的文风相比显得更加温婉而少了锐气。我在此留下一首诗聊以自勉吧!这首诗可能写得并不尽如人意,但在中道而行时还是可以努力的。
以上仅为个人解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