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郭祥正
霜寒水落平沙露,短艇悠悠寻泊处。
惊弦旅雁失群飞,贪饵修鳞随网去。
世情翻覆可沾巾,三千食客背田文。
不须更待年华老,便向东山卧白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霜寒水落平沙露,短艇悠悠寻泊处。”诗人首先描绘出一幅荒凉凄清的景象,寒霜冷落,水落平沙,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又烘托出诗人的心境。就在这凄清孤独的时刻,他忽发思乡之情,驾舟寻访故人。“短艇”是蓑笠渔人所用,而在平沙落露的时节,故乡的水面正是水落石出的季节。这时小船悠然漂游,漫无目的地寻访友人的船只。“惊弦旅雁”二句,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己的心情通过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惊弦的旅雁失去群体,孤飞惊恐,贪饵的修鱼不顾警戒,逐网而逃。诗人以雁自比,以鱼暗喻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含蓄而深刻地揭露了世态的炎凉。
“世情翻覆”四句,紧承“世情翻覆”句,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对这种世态炎凉的愤慨之情。同时表达了对李推官的倾诉:我不再需要年华老去,我要像东晋谢安隐居东山那样,高卧白云,避开这追名逐利的社会。“沾巾”二字写得颇为沉痛。这一部分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对旧友背弃情义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愤慨。然而诗句中不乏劝慰成分。为了鼓舞朋友心情,诗人的语气开始转暖,但是语境仍是悲凉忧郁的。 郭祥正尽管怀抱雄心壮志却未施展才干,“不须更待年华老”仍须耐心等待时机暂且随遇而安“东山卧”谓隐居东山,含有身隐心不隐的意思。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情:既怀壮志而又遭到不幸、现实环境使他只好追慕“东山卧”的隐士了。
这首诗以形象的笔墨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淮上秋色图,同时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中“霜寒”、“水落”、“短艇”、“旅雁”、“贪饵修鳞”等意象构成萧瑟凄清的意境。“世情翻复”二句揭示出诗人内心深处隐痛。此外全诗语言清丽流畅,质朴自然。不尚词藻而求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
译文:
寒霜降临江面湖泊,水落石出,沙滩裸露。我划着小船悠闲的寻找停泊的地方。像惊弓的雁儿似的寻觅失群的栖息之所;像贪食鱼饵的鱼儿任人捕捉。 世上的人反复无常真让人沾沾涕泣,三千食客唯利是图背弃田文而去。现在不需要再等待衰老再出山,索性归隐山林向白云深处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