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平川道中》宋李若水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若水

《平川道中》原文

客子结征衣,伺明鞭瘦马。

时平路无虞,年丰村有社。

归雁嘶层云,饥乌啄平野。

墙花初压枝,桥柳已盈把。

春岸坐渔人,晓陇来耕者。

风埃政无聊,怀抱何由写。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平川道中》是宋代诗人李若水的诗作。此诗抒发了诗人长期羁旅中胸中深蕴的愁苦而又归程迢递,情感愈发沉重的感觉。整首诗采用了质朴直白的语言,散行叙述娓娓道来,但感情色彩浓厚。

诗的前三句写行程中轻衣简装、不待丰衣就上路,一个“待”字包含了“伺”字的意思,是对空间的精心把握。“瘦马”两字之下便是策马迟行的踽踽身影。“时平”以下二句流露出欣欣向荣的农村气象。词笔流畅潇洒,层次分明,艺术上也富有魅力,并且时中始终不离平川道上景色如画的特征。

后半全为景色描写,物我之间原是一体的。这里专写两幅动人的归途画面:先是一列鸿雁掠过长空洒下一串叮当的雁声,间或有孤鸟在平原上啄食;后见桥边杨柳飞花如絮,堤上耕者荷锄归来。“春岸”二句无一字说情而情意溢言外。前面渲染平川道入画景色之美,故这里愈益显出情长的一面,绘声绘色又非常简洁,同样显示了“坡仙体”的一种本领。结处以形象落脚,先是增添了许多徒惹悲哀的往事记忆——“风埃政无聊”;进而把郁积于心的情怀一时宣泄出来——“怀抱何由写”。此刻是欲作更番感慨了,然而一个“政”字和一个“如何”式的疑问句,又表明了诗人清醒地意识到“无聊”与“郁闷”不是一次归程可以扫荡得了的。只有那流淌在归途中的思绪仍在起伏翻腾。

这首诗以真情实感作为内核,在平川道上把一幅幅景色连缀得疏密有致,极富层次感。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不刻意追求华丽词藻,却自有一股清新之气。

至于现代文译文,我尝试将其译为:

旅行者身上带着几件征衣,跃上等待他们已久的瘦马。国家太平道路无虞,年年丰收农家又有社祭。归来的大雁在云层上嘶鸣,饥饿的乌鸦在平原上啄食。看那墙头的花儿刚刚缀满了枝条,桥边的柳树已绿叶满把。坐在春岸上和渔人一同欣赏风景,晓陇归来在陇上耕作。此刻感到心中烦闷无聊,不知如何来排解这满腹的郁闷。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