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杨载
一枝如玉照芳春,几度凭阑欲殢人。
翠被夜寒愁洒泪,珠帘月冷怕伤神。
刘郎陌上栽仍旧,王母池边赏又新。
不是梨花飘雪树,望中清绝更无伦。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是一首赞美碧桃的诗。碧桃为桃品种之一,花色艳丽,花大而美,是传统的观赏花卉之一。此诗首句“一枝如玉照芳春”,便把碧桃描绘得如花似玉,充满了春天的芳香气息,玉树临风般的气韵立刻让人心动。“照”字流露出诗人对碧桃开得如此美艳之惊叹、欣赏之情,赋予碧桃一份空灵清新的气质,巧妙地扣题。诗人想当年多情的“我”每次站在园中眺望这枝如玉桃花时,都为它迷倒,诗句透出这份痴情。
“几度凭阑欲殢人”一句说明诗人对碧桃的欣赏不止一次,一次次地倚着栏杆陶醉在碧桃的艳丽之中,不能自拔。那么,现在这枝桃花又是如何让诗人留连忘返呢?“翠被夜寒愁洒泪”,“翠被”指翠绿色锦被,借喻桃花盛开的鲜艳夺目的花朵,象征春天的温暖和美好。桃花开时正值乍暖还寒时节,夜晚初觉得微寒袭人,“翠被”夜寒,似乎桃花也带有一种愁意。此句既写出桃花愁淡雅的神态,又抒发了自己春日惜花的闲愁。“夜寒洒泪”表现了桃花凄迷动人的神态。“怕月明珠竟妨”,此时窗外银光月色朦胧,透过珠帘洒在庭院中。以明珠比月色,富有诗意,文人们的赋咏更是不可胜数。“怕”字巧妙地写出作者将人对月的忧虑的心理情绪的神态。桃花本是自开自落,与人无碍。但如有人硬要折花,就会担心它受到伤害,恐怕这皎洁的月色竟会妨害桃花。如此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生命体验融入文字之中,赋予诗歌以深情与动人的力量。
“刘郎陌上栽仍旧,王母池边赏又新”,刘郎在这里指刘禹锡。刘禹锡曾有诗赞桃花:“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无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桃花依旧开得艳丽无比,而赏花之地也从洛阳的“陌上”转向了仙境般的“王母池边”。这里运用了典故和移用诗句的手法使得文字充满艺术张力。诗句“新”“旧”对举可见桃花之美艳不同一般。碧桃能引出如此丰富的情感内涵,作者在有限的诗句中已经把诗人最本质的感情体现出来了。
“不是梨花飘雪树”,结句紧承“王母池边”,却又笔锋一转,写出另一种花卉——梨花。在春天里雪白的梨花与艳丽的碧桃是不能相比的。梨花飘雪者本就已够娇美,而它恰好在眼前这株碧桃旁边栽种,“飘雪树”与“碧桃树”构成了强烈的比照,一方面显示了两种不同品性的花卉各自的娇艳动人,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诗人心清如水、不同流俗的品格追求。结尾句“望中清绝更无伦”,描绘出眼前的梨花独立于百花园中的孤高洁净之美。“望中”一词也暗示了此时作者的思想之情由花香又回到了客观景物,透露出一种“爱花人真有格”的情思和清绝气韵!从开篇到结尾一气呵成、流利明快、清新自然。使人感到其品格之高洁,流露之真情是那样自然而真实。此诗重在咏花的同时亦为诗人的人格写照——人似花、花似人,已浑然一体。
另外,整首诗对仗工整、意脉相承,充分体现了杨诗工整的特点;在赋物传神上别有慧眼识珠的洞察力,这就决定了他的作品大都写意传神而富有灵动飘逸的气质。而意象华美流转且内涵丰富的语言风格则更加彰显了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这就是《再次韵张秋泉真人碧桃》这首诗的赏析。